用花山“申遗”力度和干劲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

广西人大代表、中共宁明县委书记刘勇 记者杨志雄 摄

  南宁讯(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花山是壮族最典型的文化符号,花山‘申遗’凝聚了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历经13年风雨历程。我们将以花山‘申遗’成功为契机,用‘申遗’的力度和干劲,全力以赴做好文化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广西人大代表、中共宁明县委书记刘勇在此间广西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接受记者专访称。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同时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广西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左江花山岩画为战国至东汉时期生息繁衍于此的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所绘制。在所有左江花山岩画点当中,宁明花山岩画因其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而成为典型代表。在临江一面长210多米、高约50米的陡峭悬崖上,可辨认各种赭红色图像多达1800多个,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最多的一处岩画,堪称世界岩画史上的珍品。

  “‘申遗’成功,是花山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仅仅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工作,才能让花山的声音传播得更远,让世界文化遗产能够永续留在壮乡。”刘勇称,作为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核心区和“第一遗产区”,宁明县以花山‘申遗’为契机,将重点加强对花山岩画的保护,并通过实施“1234”工程,打造骆越壮祖文化品牌。

  “凡是不符合申遗要求的项目,哪怕效益再高、前景再好也不能进入;凡是影响申遗推进的工程或建筑,该停工的坚决停工、该拆除的坚决拆除。我们宁可少要一点GDP,也要保住花山岩来这个世界遗产。”刘勇说。

  近年来,宁明县主动放弃了甲醇项目等3个投资超过亿元但对申遗有影响的项目落地,对遗产区内8处采砂点进行全部关停。该县累计投入经费2亿多元,先后实施3期抢救性修复工程,完成花山岩画保护监测站建设以及花山岩画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和选址工作。

  同时,宁明县加大岩画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编制了濑江等8个村屯的整治规划并正在推进综合改造,开展山体、河道塌方整治;推进遗产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沿江两岸50米范围内进行绿化并将2000多亩甘蔗改种为观赏类植物或农作物。

  刘勇介绍,宁明县将实施“1234”工程,打造骆越壮祖文化品牌。当地强化“一个融入”理念,在城镇建设中融入花山文化元素,彰显花山文化元素的城雕、道路、广场、路灯、标牌、立面等正在实施当中,将成为骆越壮祖文化的宣传展示平台。

  宁明县立法明确“两个节日”,通过县人大审议决定,从2014年起,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为骆越王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骆越感恩节。该县已成功举办2015年、2016年“壮族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动,并在互联网上注册了“花山岩画”等3个中英文域名和5个中英文商标,向社会发布了“花山精神”,出版《花山论谭》等申遗专著、画册30多本,发表论文近百篇。

  此外,宁明县实施骆越文化“三个复原”工程,推动骆越文化“四进校园”。该县在濑江设立村史展示区,对民居、习俗、耕作等文化实施了复原,全面展示传统渔猎、古法制糖、酿酒工艺、民族服饰等传统文化习俗;在岜荷开辟野生稻作文化体验区,让凝固的古骆越文化“活化”起来。

  宁明县坚持从娃娃抓起,实施花山鼓舞、花山拳、民族服饰、花山迎客歌普及工程,挖掘整理了民族山歌500多首,编辑故事传说60多篇,特别是花山迎客歌被选为2014年南宁“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的开台歌。

  刘勇称,宁明县还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该县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口岸”、“旅游+新型城镇化”行动,在城镇建设中融入了花山文化元素,城雕、标牌、广场等景观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宁明县筹备组建宁明花山风景区股份有限公司,对景区进行整体包装开发和宣传策划推广。

  近年来,宁明县累计投入6亿多元,建成花山温泉酒店、景区旅游环道、观景平台等一批项目,花山互通项目正式动工,花山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完成签约,岩画博物馆、祭祀大殿、游客中心、演艺中心、园林宾馆、周氏兄弟艺术馆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民族山寨回购工作顺利推进。至今,该县已开发出具有花山民族特色的茶盘、竹杯、民族服装等30多种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商品。

  刘勇介绍,由崇左市携手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团队联袂打造的左江花山音画夜游项目计划在2017年7月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一周年时实现运营,花山大型实景演出计划在2017年10月实现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