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钦州园博园这些景点不能不去

  

 

  12月2日,第九届广西(钦州)园林园艺博览会将正式开幕,届时市民足不出城就能在园博园里看遍美景万千。那么,钦州园博园又有些什么新奇景观和精彩亮点呢?让我们提前“走进”园博园先睹为快。

  钦州元素 贯穿主馆

  从空中俯瞰钦州园博园,最显眼的就数主展馆——坭兴陶博物馆了。该建筑的灵感来自陶艺传统的拉坯成型工艺,整体形态形成的图案仿佛制陶转轮的旋转,建筑所选用的材料亦是来自泥土的陶土面砖。博物馆在宽阔的平台衬托下,仿佛一件大型的坭兴陶从大地中升起。

  主展馆广场是园博园的核心形象展示区,建设者将“陶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形态进行有机融合,包括室外展览区、青少年活动区、场馆中庭区、木棉树阵、广场花田种植池、台地花田、滨水木平台、滨水看台、滨水花带和喷泉雕塑等。广场建筑通过上下层的形式连接上层空间与下层游览空间,不仅具有展示功能,也具有游览人群的流通作用。

  钦州园南侧临近主展馆广场,北侧临近水面,西侧为自然山体,位置显著。园内建筑充分融入本地文化元素,采用海的形态作为整个场地的设计肌理,以八寨风情作为山水连接的脉络,同时融入当地制陶、蚝文化,设置一条带状浪纹趣味空间,串联起各人文空间打造“陶林古渡、百川赴海”钦州园。

  博园建筑 独具风格

  除了主场馆区,园区内最能吸引人眼球的还有青云台、文昌阁、古城墙等大型单体建筑,这些建筑独立于14个城市展园,成为公共展园的主要建筑构建。

  青云台,也叫观景台,位于全园制高点山顶,具备最佳观赏视线。以六边形为平台原型,平台底部通过结构架空处理,中间保留原始山顶绿地,种植竹林形成林下遮阴休息空间。为游人提供舒适的停留空间,格栅顶部通过玻璃顶板满足遮风避雨功能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光线及通透感。

  文昌阁,位于贵港园与桂林园之间的山顶,景色优美,登上阁楼整个园博园景观尽收眼前。文昌阁是结合钦州地区典型镬耳楼建筑元素的仿明清风格阁楼,三层重檐,高低错落有序,灰瓦八角攒尖顶,寓意建设繁荣昌盛之钦州,一层为当地传统文化展示区、二层为近现代文化展示区,三层为观光游览区。

  古城墙,别名连城要塞,该墙位于崇左、百色、防城港园区域,主要是为了表现广西边城的特点。据了解,连城要塞遗址分布在北海、防城至崇左百色一线,全长1200公里,是晚清时期我国南疆抵御外敌的牢固长城。

  生态园林 山水相依

  园博园内山峦起伏、湖泊相连,建设者巧借现有的山、林、湖、溪、岛原生态资源,沿山布道、依水布园,将钦州的海洋文化、坭兴陶文化、东盟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延续山水林间的景观特色,做到“依山傍水,湖岛相融”。

  同时,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培育的功能,兼顾近期和远期效果,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如入口形象展示区,选择树形高大的木棉、开花繁茂的蓝花楹为主,在满足广场遮阴的前提下,又展现植物的个体美。

  对于山体绿化,则依据钦州地区稳定的植物群落为蓝本,合理配植不同的绿化改造模式,营造以阔叶林为主的混交林,改变项目区现状由尾叶桉、马尾松等纯林占大比例现象,使植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及美学功能,构筑科学合理、自然美观的植物群落景观体系,最大限度地展示地域特色。

  坭兴产业 千年文化

  钦州园博园一共设置两个大门,北门设在金海湾东大街旁,南门则毗邻钦州市坭兴陶创意产业园,园内的坭兴陶博物馆与坭兴陶产业园遥相呼应。这不是巧合,而是设计者精心谋划的“产园一体”的发展大局。通过对场地自然山水格局总体策划,借助坭兴陶千年文化底蕴,找准海上丝绸之路及东盟10+1市场机遇,结合“滨海风情,陶都绿韵”的园博园主题定位,推动园区产业宣传及运营,把优势旅游资源放大,将园博园打造成为生态优先、产园一体的园博园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