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回望 广西旅游发展惊人

 

旅游业的发展,让贫困山区也迎来脱贫的机会。图为游客乘船游览凤山三门海。

 

  回顾总结篇

  近几年广西旅游发展速度很快。回溯起来,转折点就在于2013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之后。近日,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对区直有关单位、各市县贯彻落实2013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指导,并发布评估情况报告。记者梳理报告,不仅看到了亮眼的成绩,更发现了下一步发展的众多好消息

  A 看数据

  三年发展“亮瞎眼”

  为优化全区旅游的发展结构,适应和服务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战略,2013年7月,我区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确定了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此后的3年里,全区旅游工作紧密围绕这一工作进行部署,全区旅游业得以平稳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广西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尤其与东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旅游交流进一步密切。

  据统计,2013年,全区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消费分别为2.47亿人次、2057.14亿元。2015年相关数据已分别上升至3.41亿人次、3254.18亿元,年均增长17.31%和25.16%,高于全国旅游行业平均增速,高于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速,高于年度既定目标任务。与2012年相比,更是分别增长了61.45%和96.07%,旅游总消费在3年中几乎实现成倍增长。

  3年里,区内4A级以上旅游景区从96家增至137家。而3年里通过旅游脱贫累计达73.32万人,约占全区脱贫人数的13%。

  这些亮眼的数据,都证明了我区旅游业这3年里的发展。

  开展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工作,也是当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3年创建,各地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旅游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挖掘提升,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效应不断显现。2015年,20个创建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694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9.33%,旅游总消费达625.82亿元,同比增长43.97%。两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区旅游经济指标同期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自治区旅游局升格为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由政府直属部门变为政府组成部门。随后的2015年,全区14个设区市陆续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新增统筹协调旅游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形成上下一致、协调联动的旅游管理新体制,进一步推动了旅游综合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B 看布局

  空间框架初构建

  在统筹全区旅游业发展方面,当年会议决定全面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一批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区旅游业均衡发展、遍地开花。

  从空间框架上说,就是从自治区层面,优先支持发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以这几大龙头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发展。

  其中,桂林是我国首个国家批准建设的国际旅游胜地,也是广西获得国家批准实施的四个国家战略规划之一。在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同时,以此为龙头打造的桂林-柳州-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南北旅游发展带逐渐形成,成为连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两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大通道和精品旅游线。

  梧州-玉林-贵港、百色-河池则以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西江(东西)旅游发展带逐步培育壮大。湘桂高铁、贵广、南广高铁相继建成运行,让机场、高铁、高速为基础的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优势逐渐彰显,促进了南宁、桂林、北海、梧州四大旅游集散地逐步形成。

  C

  看项目

  规划投资创纪录

  根据全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我区抓住的是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积极创新旅游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旅游业的投融资政策保障,并推动旅游领域向内资、外资、本地企业、外地企业、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全面开放,成功引进了万达、海航、华润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广西文化旅游项目。

  这3年里,全区谋划推出了全区重点旅游项目600个,规划总投资超1.3万亿元。筹划项目之多、规划投资之大、推进力度之强,在广西历史上十分罕见。

  从游客和广西人来说,最明显的就是众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旅游度假项目在这三年里纷纷亮相:地中海俱乐部桂林愚自乐园度假村、阳朔悦榕庄度假酒店等一批高端休闲旅游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南宁东盟国际旅游风情小镇,桂林、南宁万达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独秀峰·王城景区、南宁青秀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共保障59个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旅游重大项目用地1490.73公顷,安排近2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5.96亿元,有力促进我区旅游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