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为花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支招

  “说头”如何化为“看头”

  ——看专家学者为花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支招

  作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惟一的项目,花山岩画已成为业界乃至世界热点。

  4月6至11日,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骆越根祖·岩画花山申遗及其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九届全国省市社科院文化(文学)研究所所长论坛暨联席会议在宁明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社科院的40多名文化(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一道为花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脉”:选准突破点,把文化内涵丰富的“说头”活化为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看头”的旅游产品。会上,加强文化创意向世界推送花山成为共识。

  现状: 千古之谜待破解

  花山岩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推向世界之后,其千古之谜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绵绵话题主要集中在“是谁”“何因”“何时”“何由”四个方面:是谁“挥得笔如椽,乾坤写此大诗篇”?何因“江作砚池山作卷”?何时“鬼斧神工输技巧”?何由“风吹雨打犹鲜妍”?多年过去了,学者专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都不敢贸然断言“破解”。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雷猛发称,从旅游观赏的角度看,花山岩画的千古之谜不必去“破解”,其无穷魅力正源于它的千古之谜。

  尽管花山岩画在世界文化史和美术史上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说头多,看头少”。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任旭彬认为,增加“看头”是花山岩画旅游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作为历史遗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岩画核心区商业性开发和旅游规模将受到一定限制,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看头”并不容易。

  支招: 文化创意铸品牌

  基于独特性乃至惟一性,依托花山岩画的花山文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完全可以打造成为广西、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任旭彬认为,创意产业是构建花山文化品牌的基础。

  文化创意强调以文化活动内容赢得注意力。由于文化创意不够,目前中外游客对花山的了解与认知不深刻,也对其意义和神秘性感受不深。花山岩画旅游要取得突破,关键在于以文化创意来扩大知名度吸引游客。任旭彬说,山西晋商代表乔家大院,经过电视剧《乔家大院》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热播热映,产生了轰动效果,无数游客随之涌来,可见文化创意的魔力。

  策划创意有金点子之说,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平认为,就宣传推广而言,“八个一”能够促使花山文化品牌形成。

  一个标志物。品牌通过文字、图案和符号实现有形化,要打造花山文化品牌必须设计一个标志物,它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容易认识。从商业角度来说,它就是花山文化的商标。

  一句口号。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风景文化的特征,如流传深远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使桂林扬名四海;而“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也唤起了无数人对南宁的向往。

  一个形象大使。她(他)可以将花山文化形象化、人情化,能够产生亲和力,从而增强人们对花山的感性认识和接受力。

  一个谜。花山岩画充满神秘色彩,无论是画的内容,还是如何作画、为何作画,都是永远的谜。如果利用大众传媒让人们来猜测,形成互动,可提高大众对花山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一首歌。歌曲是人们最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最容易流行的,足以为花山文化的传播插上翅膀。

  一个文化节。它是传播花山文化的好形式,可以发挥地处边境的地理优势,邀请东南亚各国朋友参与。以精彩的歌舞表演、热烈的壮族竞技活动吸引游客。

  一部电影。电影《寻枪》让贵州的青岩镇成为当年旅游黄金地;阳朔的大榕树借电影《刘三姐》而成为著名景点。

  一台戏。戏剧可以与观众直接交流,它能够使花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刘三姐》给我们的启示。

  畅想: 设花山市是否可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各旅游城市以更具世界知名度的风景名胜区或旅游景点的地名替代原有城市名,许多城市一夜成名,并凭“市名资源”招商引资,开展对外交流。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覃振锋认为,设立花山市或许就是顺势而为。

  将风景名胜地名改为城市市名,主要有两大动机: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热盼通过更名,力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现代旅游意识。泰国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芭提雅,前身是个小渔村,由于芭提雅海滩闻名于世,泰国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度假旅游,特设芭提雅市;第二,塑造地域文化。通过更名积极传承地域文明,构建核心价值观。

  设立花山市是否可为?覃振锋以张家界为例。

  曾经的大庸被笑称是一个“抽一根烟就可以走遍的县城”,闭塞落后,鲜为人知,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改名张家界后,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张家界的城市形象。

  覃振锋认为,当地应该利用花山岩画申遗良机,以改名为契机,同步进行打造国家旅游城市的战略布局。

  但也有专家表示,地名的替换与取消,需要慎之又慎。以黄山市为例,现在也有呼声恢复为徽州。毕竟,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头脑风暴”为花山添美

  ■左江听潮

  穆义轩

  花山岩画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艺术瑰宝,没人怀疑。而如何把人吸引到花山脚下,直至流连忘返,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路艰辛,而如何保护传承发展更为艰辛,否则就辜负了花山之美。除了一场“头脑风暴”,寻求高水平的文化创意,别无他法。

  文化创意不是简单地对文化资源表面化开发,而是对本土文化资源内容和因素的创新整合与再创造,将其组合成具备认知、教育、历史、传播、审美的价值体系,实现文化资源向可以传承的文化符号转变,产生文化积累和文化增值。

  当下,广西层面应该组织强有力的创意队伍,覆盖动漫、影视、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和传播媒介,将花山岩画文化产品整合为花山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宣传名片。

  花山文化产品一旦形成从歌曲到文学美术,从戏剧到广播影视,从文化业到旅游业等各个文化表现形态的立体架构,经过现代传媒的生产和传播,在多种文化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有望打造成民族文化经典,而这个经典是文化品牌和壮族符号的合二为一。此时,广西壮族聚居区的山山水水皆被赋予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灵魂而富有感召力,从而推动文化旅游升级。

  这一步不容易,这一幕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