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卡:好风凭借力 扬帆起远航


 中共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委书记 庞卡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地处广西南部沿海,濒临北部湾,是广西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和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建设的主战场,也是钦州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辖区总面积2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7万亩,海岸线长520.8公里,辖12个镇、1个华侨农场、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6万人。钦南区拥有区位、资源等众多独特优势。"十五"期间,钦南区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时期的钦南区正蓄势待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坚定了把发展重心向南部沿海推进的决心,这犹如强劲的东风,把钦南区推上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潮头,钦南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春天。

  喜乘东风好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先后崛起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个经济增长极,北部湾地区是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宝地",这块正要开发的"宝地",将以强大的后发展优势和极强的吸附能力,把产业和生产要素从高梯度向低梯度聚集,从而形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钦南区正处在这一增长极的中心位置上。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等众多的历史性机遇向广西沿海地区聚集,向钦南区聚集。

   除了机遇条件外,钦南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一是区内物产丰富。钦南区素有"大蚝之乡"、"海豚之乡"、"海鸭蛋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等钦州湾"四大名产"和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享誉海内外;二是历史文化底蕴厚实。钦南区秉承钦州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千年古城、千年古陶、千年海疆、千年名龟传承着历史的厚重,这里的文化底蕴同样有着坚实的根基,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刘冯文化",体现人与火艺术神韵的"坭兴陶文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海豚文化",正彰显出强劲的活力,成为钦南区提高竞争力的"三大瑰宝";三是区位独特。钦南区沿江、沿海、沿路,处于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位置,位于三港(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的咽喉要塞,区内有众多条件优越的小港口,发展临海工业前景十分广阔。

  喜迎东风来,起航正当时。今年9月,为了适应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形势,钦南区在全区开展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不断突破束缚发展的思想桎梏和落后机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当前,钦南区正以更清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快的节奏、更有效的举措,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1-11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22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43.56亿元,同比增长23.52%;财政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5.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2亿元,同比增长18.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9元,同比增长11.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91元,同比增长11.2%。经济结构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5.63:24.42:39.95调整为33.39:25.96:40.65,保持第一产业继续下降,二三产业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

   主动对接促发展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新一极的迅速成长,为地处这一区域中心位置的钦南区迎来了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机遇。自治区九次党代会之后,钦南区根据自治区提出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战略构想,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区域协作等多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南博会"等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主动接受东盟和粤港澳的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经济辐射,促进了食品加工、制革、修造船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引进了锦丰集团华南公司、中港皮业集团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重大工业企业;鼓励区内有实力的企业开拓东盟等国内外市场,一批企业成功抢滩东盟市场,其中力顺机械、贺泉啤酒等企业的产品在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日益增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扩大,拉动了钦南区对外贸易额的大幅增长。今年1-11月,钦南区进出口总额实现3346.3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

  广西启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建设,将广西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统筹协调发展,使钦南区与周边县(区)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在新的形势下,钦南区积极调整思路,主动地把钦南的发展放到整个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中去,更加主动地参与广西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更加主动地加强与兄弟县区、周边城市合作,多渠道、多领域获取共享资源和合作机遇;更加主动地接受钦州港和防城港、北海港等广西新兴产业中心的辐射带动,特别是主动对接落户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的一期投资80多亿元的金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投资100多亿元的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一期投资50多亿元的钦州燃煤电厂等重大工业项目,充分发挥腹地广阔的优势,积极引导重大临海工业项目的下游产业向钦南区聚集,引来了享利木片厂、钦冠林产品综合加工厂、广西钦州桂金诺磷化工有限公司等投资超千万元的大企业。今年1-11月,钦南区共引进外来项目72个,总投资额16.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98亿元。

   在多区域合作的新格局中,钦南区打造了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为加快发展赢得了新资源、拓展了新空间,为将钦南区建设成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信息交流中心、物流集散基地、临港工业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搭建了新平台。

  转变思路开新篇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建设风生水起,广西南北钦防地区的发展一日千里。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新形势,钦南区新一届区委班子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能力,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思路,谋划新的发展举措。今年7月以来,钦南区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加快发展的"336" 工作思路(即三个主动:主动融入城市管理,主动接受钦州港、三娘湾等新兴产业中心的辐射带动,主动把工作重心由抓农村、农业经济向抓城市经济转变;"三个提高":提高财政收入水平,提高机关干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钦南区的综合实力;六个战略重点:抓工业、港口、旅游、城市管理、农业和文化建设),提出了立足市区、依托港口、以海兴区、工业强区、旅游旺区、文化盛区的发展战略。

  为了全面融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发建设,钦南区将产业布局不断推向沿海,积极实施港、工互动发展战略,通过产业引导和调整布局,努力培育从钦州市区到钦州港、钦州市区到钦州港沙井作业区和钦州市区到钦州港康熙作业区的"三条黄金经济走廊",通过钦州市河东工业区黎合江工业园、大田工业集中区和西郊工业集中区的吸纳和辐射,构建钦南区通江达海的"川"字形工业发展新格局。

  在大的战略布局的基础上,钦南区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战略重点:一是抓工业经济,在更深层面上对接林浆纸、1000万吨炼油项目、燃煤电厂和粮油加工等大项目建设,积极寻求更广泛的合作机会,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浆纸、石化等下游产业,拓展钦南经济发展的新领域;二是抓港口经济,开发建设钦州港沙井港区、钦州港康熙港区和其他小港口,加快推进临海工业配套产业基地的建设;三是抓旅游经济,借助三娘湾、刘冯故居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发展以滨海旅游为龙头的大旅游产业,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抓农业经济,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加快建设北部湾重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和加工基地;五是抓城市管理,就是发挥主城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和城郊经济,积极构建以钦州主城区为核心的"20分钟经济圈",构建 "一心四群"(主城区为核心,东部、中部、南部、西部四大城镇群)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六是抓文化建设,深入挖掘钦南的千年古城、千年海疆、千年古陶、千年名龟等历史文化,借助主城区政治文化中心和人才、科技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刘冯文化、古城文化、海洋文化、名龟文化、古陶文化等五个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区。

  钦南区通过实施"336"工作思路,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彻底改变钦南工业经济落后的局面,实现"十一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7亿元、工业总产值78亿元、港口吞吐能力300万吨的目标,使钦南区在整个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打造北部湾富裕文明和谐的滨海城市中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