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昌:“拔群党建工作站”的实践探索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东兰县立足革命老区实际,以创建“拔群党建工作站”为载体,构建农村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管理机制。

  一、以先烈精神塑魂

  东兰县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也是农民运动领袖、百色起义领导者韦拔群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故乡。东兰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韦拔群烈士“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为指引,在村级建立“拔群党建工作站”,通过统一制作站牌、统一悬挂韦拔群画像、统一制作、张贴拔群精神宣传标语和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广泛开展“五学五兴”活动(即把握拔群精神的本质,学公仆精神,兴服务群众之风;把握拔群精神的精髓,学奋斗精神,兴艰苦奋斗之风;把握拔群精神的灵魂,学求实精神,兴敬业务实之风;把握拔群精神的品格,学大无畏精神,兴知难而进之风;把握拔群精神的风范,学奉献精神,兴清正廉洁之风,打牢改进作风思想基础,增强敬业务实意识),教育和培养党员干部立根固本,补足精神之“钙”。

  二、以网格化管理聚力

  韦拔群当年开展革命,就是通过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把劳苦大众密切联合起来参与革命,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拔群党建工作站”的管理体制注重借鉴过去韦拔群组织农民开展革命运动重基层、抓基础的成功经验,以基层工作站为管理单位,以多元参与为组织形式,以信息化手段为技术支撑,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以乡镇、村、屯为单元,设置多级网格。在乡镇党委设立第一级网格,在村(社区)设立二级网格,在屯一级设立三级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县、乡、村、屯党员干部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化推进党员联系群众“1+X”服务机制。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村级“工作站”、屯级“理事会”、村民小组“代办站”的联系更加密切,使有职党员“有岗有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每一名党员干部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变过去“各管各的”为“网格联动”,整合了基层各方资源,形成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合力,实现了组织全面覆盖、党员全面管理、民情快捷收集、矛盾及时化解、优质公共服务、实事限时完成等效果,培植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各族群众之间生死与共的血脉感、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以精细化服务凝心

  “拔群党建工作站”受理群众所办事项和反映的各类问题,涉及户籍办理、计划生育、政策性补助金代领代发等多项公共服务。农民需要到乡里办的事情,可以把相关的材料递交给村屯的代办员,由他们来帮村民收集材料拿到工作站和乡直单位去办,避免了群众从村里到乡里往返的舟车劳顿。党员代办服务实行专岗专人负责,将代办员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印制成便民服务联系卡,配套建立代办登记、挂号建档、办结回复等制度,形成了村屯两级“了解服务需求、受理服务诉求、实施服务行动、督查服务落实、反馈服务结果”的无缝隙对接服务体系,实现了由“向群众指嘴”到“为群众跑腿”的转变。党员代办群众事务“快车道”一推出便以便捷、节省工时赢得了广大村民交口称赞。2015年,为群众提供户籍办理、计生政策、社会保障、惠农补贴等服务事项1.2万多件。

  四、以问题导向立制

  针对基层一线出现部分“挂名干部”“外出干部”“走读干部”等现象,“拔群党建工作站”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一些务实管用的制度措施,加大抓乡促村工作力度,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成效。

  一是推行“两个半天”工作法。“两个半天”工作法,就是联系村的乡镇领导干部,除日常正常下乡办事外,规定每个星期要用半天时间到“拔群党建工作站”参与村干部值班,协助村干部处理日常事务。同时在每个月月底,要利用半天时间组织村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召开一次小结会议,共同讨论、分析本村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下一个月全村的工作计划,把工作任务分工落实到人。

  二是实行“一定二考三有”的管理机制。“一定”:即定工作目标计划。按照村干部工作分工,制定全年的工作目标,每月各村结合上级部署的任务和各村的具体工作情况,分解细化当月的工作计划,包括党建工作在内,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二考”:即实行月考核、年考评。每月月底,由驻村第一书记、挂村干部、工作队员组成的乡镇党建工作组下到各村,交叉检查。通过看现场、看资料、看个人工作笔记、询问村组干部和群众等方法,对村“两委”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打分,并逐月上榜公布。到年底将一年12个月所得分数累加起来,得出村干部工作成绩,乡镇党委、政府将以这个成绩作为评优标准和绩效奖励标准。“三有”:即让村干部有奖、有惩、有为。按照“月考核、年考评、再兑现”的方式,对村干部实行奖优汰劣,让多干事、干好事的村干部“待遇倍增”、少干事或不干事的人“待遇倍减”,解决了过去优秀等次“轮流坐庄”问题。通过将工作业绩与工资待遇挂钩,村干部由过去的“扶着干、催着干”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干、抢着干”,激发了村干部为民务实的活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质量得到了较大地提高。

  三是推行双向测评考核机制。为解决“拔群工作站”有人办事、能办好事,东兰县整合了县、乡两级下派到村工作队员,统一纳入到县委和乡镇党委两级管理,作为县乡两级兼职的“党建组织员”,要求他们带头到“拔群工作站”进站坐班、出站下访,平时除了在村里要完成扶贫等中心工作任务之外,还要配合乡镇党委抓好所驻村的党建工作。驻村干部(党建组织员)有权评定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绩效,同时本身也要接受村“两委”干部的考评。村干部根据驻村干部(党建组织员)在本村的工作表现情况量化评分,报给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作为驻村工作队员年度考核等次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从而有效地激发了驻村工作队伍和党建组织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

  (作者系东兰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