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启鹏:陆川“三位一体”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考

让绿色贯穿转型发展始终

  蒙启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这为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从陆川的实际看,由于其跨省区小流域地区、跨省区库区、缺水型地区于一体的独特地理条件,可利用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容量低,现代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走生态经济、生态城市、生态乡村“三位一体”的发展新路子,让绿色贯穿转型发展的始终。

  以生态经济促进绿色发展

  多年来,在陆川经济总量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的背后,逐渐暴露出传统粗放式发展的脆弱和不可持续性,发展成本高、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破解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切实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统筹起来,走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生态农业的发展,希望在山在水,优势在山在水。因此,要把“生态”当作“资产”来经营,着力开发生态农业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重点规划建设粤桂跨省区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发展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的种植产业,加快实施九洲江万亩有机田园、中药材种植专属区等项目;积极引导农户发展优质蔬果、无公害畜牧、无公害蔬菜,形成“特色鲜明、规模发展、结构多元”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开发生态农产品方面,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确保农副产品的“生态”品质。

  推动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园区“产城同建”理念规划建设,抓好园区项目跟踪服务和现代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工业产业,要围绕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生态产业链。重点促进机械机电、新型建材、饲料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走向智能化、绿色化;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企业,发展新型无污染生态工业,培育一批太阳能风能发电、生物质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生态服务业转型升级。生态服务业是生态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生态环境资源基础上发展的服务业,包括绿色商业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如大力发展生态商贸业,形成辐射全县、带动周边的区域性商业高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速形成物流网络,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

  以生态城市促进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城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陆川城镇化率还较低,城市建设在功能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还较落后,离群众期盼的生态宜居城市还有较大差距。要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今后城市绿色发展方向,对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结构特征和空间属性等进行科学布局和规划,以城市文化和生态配套设施的完善来打造城市会客厅。

  以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促进绿色发展。树立“海绵城市”理念,着眼今后10-20年的城市空间来规划城市发展,加强总体规划布局,科学建设城市生态化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着眼高端理念设计、高端形态打造,把五个片区打造成“客家记忆”“生态家园”“安居家园”“文化家园”“山水家园”等生态型的“五朵金花”,谋求“美城镇、促发展、惠民生”目标实现。

  以城市文化提升促进绿色发展。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传承和发扬陆川客家历史文脉,建设一批融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生态性、休闲性为一体的多元城市文化项目。重点加快一批重大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依托,积极开发体现陆川自然山水、生态资源特色和倡导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知识的新型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群众生态文化需求。

  以创建森林城市促进绿色发展。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城市标准,实施大规模、全方位、全覆盖的城市绿化,合理布局一批休闲生态广场及公园项目。突出道路街头绿地建设,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打造城市“绿肺”,建设森林城市。

  以生态乡村促进绿色发展

  生态乡村就是“山青水秀地干净”,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主动适应九洲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倒逼机制,以打造小流域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三个典范”为目标,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构筑起“村在绿中、院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绿色生态家园。

  围绕“三个污染”治理建设促进绿色发展。陆川主要有6条较大河流、71条小支流,全县90%的村庄、人口分布在这些河流的两岸,河流污染治理成为生态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养殖、生活、工业污染整治三个重点,合理设置禁养区和限养区,对禁养区养殖场进行依法补偿拆迁,对限养区养猪场进行升级改造,全面开展小散养殖污染整治,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一批乡镇污垃项目,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整治废水排放企业,流域内不再上马涉水工业企业,努力确保江河水质稳定向好。

  围绕村屯“三化”建设促进绿色发展。按照“村屯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要求,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就地取材、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为原则,规划建设九洲江流域生态乡村示范带。抓好岭南客家生态民居改造,突出客家民居特色,对九洲江流域沿岸村庄进行风貌改造。抓好村屯绿化,反映农村乡土气息。抓好道路硬化,方便村民出行便利。抓好饮水净化,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三个就地”建设促进绿色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不用进城就能享受到城镇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大力发展中药材和果林种植业、生态养殖业、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等,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推进生态、农业、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原有农业旅游产业就地转型升级。通过抓好“三个就地”,促使田园变公园,村屯变社区,农家变旅馆,农民变居民,一产转三产。

  (作者为陆川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