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许安拓表示,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市管县”模式削弱了县域经济的自主权。一些规模小、辐射功能弱的地级市无法带动所辖县发展。“市县竞争”造成内耗及资源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3月20日 人民网)
“省管县”改革,改什么?一是财政体制改革,二是行政体制改革。从目前全国“省管县”改革试点情况来看,财政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基本实现了县财省管,解放和发展县域经济,农民从中受益。尤其对于像粮食、油料、棉花这样的生产大县来说,实行省管县后,可以使国家的补贴和支持政策更有效地落实到基层政府。
在省管县改革中,行政体制改革仍沿用原来的“市管县”体制,形象地说省管着县的“钱袋子”,市管着县的“官帽子”,“钱袋子”和“官帽子”对于县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将省比作县的爹,市比作县的妈,县作为儿子,哪个话都得听,哪个都得孝顺,左右逢源的儿子甚至拿了爹的钱去妈那里买“官帽子”,使得县管理成本过高,行政效率过低,发展缓慢,同时也造成了“市卡县”、“市挤县”、“市刮县”现象。
当前的金融危机为推进“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要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夯实农业基础,必须使基层政府真正重视起“三农”问题来,这就需要赋予它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权力,实现经济、行政权都由省直管,“官帽子”也由省管,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主权,制订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