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09年3月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意见对计划报告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计划执行总体情况是好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粮食连续五年增产,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和总体安排可行。

  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9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完成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实施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计划,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消费预期,着力扩大居民消费。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努力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稳定传统消费,培育和发展新兴消费热点。促进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扩大投资,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着力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论证和监督检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剩产能进一步扩张。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增强对就业和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攻方向。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势头,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合理调整投资消费比例关系,提高最终消费率,增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比重。支持重点行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对经济长远发展的制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坚持节能减排工作不放松,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继续有效利用外资。务求通过本轮调整,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实现国民经济在更长时间内、更高水平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抓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契机,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大规模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务农和种粮比较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涉农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尽快改善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条件。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就业渠道,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结构性减税、清理整顿乱收费、加强信贷服务、完善担保等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就业吸纳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引导与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认真实施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强化行政问责,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把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力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抓住时机推进价格改革,完善要素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使价格充分反映要素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投资项目透明度,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处理好金融稳定发展、开放创新与加强监管之间的关系,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改善金融服务,稳定和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更加充分的竞争性市场格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2009年3月9日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