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面向东盟推进“信息交流中心”建设

  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打造成面向东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防城港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域之一,近年来注重加强与东盟的联系,与东盟贸易连年取得突破,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三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存在不足,而从“三基地一中心”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显得更为迫切,它不但直接影响“三基地”的建设,也直接关系到中国与东盟、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发展。

  服务东盟的“三基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防城港市是中国与东盟惟一陆海相连的地区,经过建市10多年的发展,防城港市作为对接东盟的前沿地区,“三基地”的建设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在发展与东盟的经贸交往中防城港市的商贸基地建设、物流基地建设和加工制造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2008年12月19日,防城港至新加坡直航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开通,结束了防城港至东南亚以及中东、印巴、澳洲、欧美等地区的集装箱通过香港中转的模式。2008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05亿美元(海关统计数),位居全区各市之首,占全区的18.9%,同比增长104.6%,同期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约占全区边境贸易的68%,同比增长61.2%。目前全市物流企业公司有101家,其中市本级79家,东兴市22家,目前防城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108家,加工制造实力大大增强。

  信息交流中心建设的发展与问题

  作为西部第一大港、国家枢纽港的防城港,这些年来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取得了一些成绩。

  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已建成港口EDI(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和东兴万通EDI。该项目是依托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完成的,经过两次软件升级,目前已经有检验检疫、海关、集装箱公司、马士基等用户接入作用,大大地提高了防城港的通关速度和效率。二是港务集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该集团投资近千万元,历时近5年,建成了覆盖全集团的内部网络平台,光纤全部覆盖到二层单位,在硬件上已经初具规模。主要生产部门的管理实现了电子化。集装箱系统、财务(包含NC系统、OA系统)、劳资系统、自来水公司收费等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对码头作业的全场实时监控。80多个摄像头遍布各作业区、货场、码头泊位、道口、大门等位置,对其属下的“防港物流”全部配备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三是防城港电子口岸项目正在抓紧推进。目前防城港市口岸相关部门包括港务集团、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都已经有较为完善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但在数据互联互通方面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使用。为适应建设防城港亿吨大港的需要,防城港市于2007年起开始筹划建设防城港电子口岸。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中,将与市联检大楼同步开始建设。

  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防城港目前较有影响的公共信息平台有“防城港政府网”(政府门户网站)、“防城港日报网”、“防城港人才网”、“防城港信息港”(综合信息网)等。在专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建成的有“防城港务集团网”、“北部湾物流网”、“防城港房地产信息网”等。

  但信息中心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至今还没有从本地区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与之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标准规范和有效的管理、规划,重新建、轻共享、难整合的问题有待改进。

  面向东盟:加快信息交流中心建设的重要原则

  “三基地”与“一中心”相辅相成,而加快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是当务之急。结合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科学发展三年计划,防城港市在加快“三基地”建设的同时,应注意推进信息交流中心建设。

  加快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具体要涉及多方面,如基础建设的投入、人才培养等,而重要原则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必须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结合起来。面向东盟,走向世界,是防城港市乃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要抢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机,密切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契机和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信息流,构建好防城港市的信息平台。二是以“三基地”建设推动信息交流中心建设。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必然带动防城港市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商贸的发展、城市建设、旅游业的发展等,而信息中心建设反过来又促进“三基地”建设。因此,防城港市在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地基建设取得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交流中心建设,使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中共防城港市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