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号文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采访人:人民日报记者 朱隽 

    解读人:中央1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建好水利 提升地力 农业发展要讲可持续 

  1号文件 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 

  解读 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特别是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扶持引导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部门技术指导,按照以县为单位编制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采取“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投入自己直接受益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1号文件 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 

  解读 新一轮“沃土工程”要紧紧围绕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遵循耕地质量演变的科学规律,提升耕地土壤的基础地力,改善耕地田间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通过“增”(即增施有机肥)、“提”(即提高肥、水利用率)、“改”(即改良土壤)、“防”(即防止土壤退化)主导措施,加快耕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土肥新技术推广。 

    1号文件 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 

  解读 强化基础研究,促进技术规范化与标准化;扩大测土和试验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宜不同生态区的施肥模式;收集分析测试信息,为全国数字土壤打基础;完善体系建设,改善测试条件;加强肥料市场整治,保护农民利益。 

    数字背景 今年国家将通过项目带动,完成6.8亿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开展对2亿农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组织50万名专家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力争使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0%以上。 

    改水、建池、通信息 实惠送进农家门 

  1号文件 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解读 目前农村供水工作重点已从解决饮水困难转向解决饮水安全。今后将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 

    1号文件 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 

  解读 要制定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中央补助资金确实补到农民身上。通过“国家一份拨款文件,农民一份用户卡片”的方式,把国家政策落实到项目村。把适用技术打捆送给农民。 

    1号文件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 

    解读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政策规范和市场调节,整合全国农业信息资源,逐步建立具有开放性、实用性和权威性的农业信息系统。针对广大农村消费群体的特点,增加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启动“金农”工程,利用农业系统已有的信息体系,建设覆盖全国县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数字背景 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总量达到1700多万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2500多处。 

  加强规划 改善环境 稳步推进村庄治理 

    1号文件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 

  解读 当前,应重点做好两个规划。一是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科学预测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变化情况,确定未来十至二十年内的村庄空间布局。二是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应依据国家发布的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合理确定村庄整治的具体项目。 

    1号文件 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解读 污水、垃圾治理是实现“村容整洁”、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有效途径。各地应在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的同时,广泛动员农民自主参与,投工投劳整治排水沟渠、修建垃圾池、改建栅格式化粪池以及参与相关的维护管理工作,进行宅前院后排水边沟整治与垃圾清理,使污水能够由农户汇集到主要沟渠、垃圾能够由农户集中到垃圾池。  

   数字背景 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部分村庄进行实地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