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康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柳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这次大会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秉持五大理念,实施五大战略,深入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全面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产业集聚 、要素集聚 、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8.62亿元、工业总产值454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50.55亿元、财政收入343.81亿元,五年分别年均增长9.6%、11.3%、21.8%和11.3%。柳州市稳增长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全市发展呈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一)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发展加快向二三产共同主导转型。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钢铁、工程机械产业奋力止跌回稳,传统优势产业重新焕发活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678家增至8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94家增至153家。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38.87%。工业发展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 、由松散分布型向集群集约型转变。服务业逐步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导力量。服务业布局调整 、优化升级成效显著,钢铁 、农贸等千亩级物流园投入运营,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8.32:63.86:27.82转变为7.33:56.56:36.11。旅游名城建设深入推进。

  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发展加快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我们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并举,打基础、拉框架,大力推进“六城同创”,持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宜业程度。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功能不断提升。加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贵广高铁、柳南客专和柳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湘桂铁路柳南段电气化改造和三柳、柳梧、阳鹿高速公路,以及柳州火车站站房和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拉开,全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绿满龙城”“五彩画廊·花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0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绿地率达43.19%和35.99%,分别比2010年提高2.3、2.73和2.78个百分点。

  (三)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乡发展加快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我们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战略抓手,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基本方向,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载体,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基础薄弱状况明显改善。“十二五”期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44亿元和25.1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3.6倍和2倍,“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极大缓解。柳州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柳江列为全国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鹿寨成为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试点,全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55.05%提升到62.11%。

  (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向全面小康转型。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9.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创业试点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并入围2016年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名单。两个“倍增计划”和扶贫开发攻坚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减贫31.92万人。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8722元和9449元,五年年均增长10.1%和13.9%。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安居工程建设全区领先。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五)文化持续繁荣发展,文化发展加快向文化强市转型。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有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深入人心,全市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实现繁荣发展。滚动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持续推进文化项目建设。成功打赢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卫战。文艺精品层出不穷,舞蹈诗《侗》成功上演,《八桂大歌》升级版广受赞誉。文化惠民深入人心,“中外优秀剧目月月演”等惠民平台好戏连连,奇石节、水上狂欢节等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柳州特色文化品牌。

  (六)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改革开放加快向全面深化转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成立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专项小组,明确了全市改革阶段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一手抓改革方案出台,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地,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相继推出,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七)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加快向科学化转型。持续深化“十大党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推进干部监督管理进入新常态。严肃换届纪律,稳妥有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及市、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确保了换届的风清气正。扎实开展党代表任期制试点,在全区率先形成了党代表任期制工作体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重要成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认真践行“五个四”履职要点,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明显,具有柳州特色的“五廉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回顾五年来的艰苦奋斗历程,我们在探索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有序传承与持续创新相结合。二是必须始终坚持遵循规律与抢抓机遇相结合。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咬住实业与扩大开放相结合。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五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党建与从严治党相结合。对以上五条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做好传承和发扬,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新的奋斗实践。

  二、顺应新常态,争创新优势,科学描绘龙头城市发展新蓝图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全面创新、城乡一体、绿色崛起、开放带动、共享发展五大战略,深入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奋力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秉持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期柳州破解发展难题 、厚植发展优势的内在要求,是柳州发展思路 、发展方向 、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着眼于解决好柳州发展的内生动力,毫不动摇地以创新理念推动转型发展,将创新摆在柳州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须着眼于解决好柳州发展不平衡问题,毫不动摇地以协调理念促进均衡发展,在发展方式上突出速度与效益均衡,在发展格局上注重局部与整体均衡,在发展维度上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努力实现全市发展“一盘棋”;必须着眼于解决好柳州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毫不动摇地以绿色理念推动低碳发展,提高基本的环境质量,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竞争力和城市美誉度;必须着眼于提升好柳州发展的外向度,毫不动摇地以开放理念实现共赢发展,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深度参与区域合作,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必须着眼于解决好柳州发展的公平正义问题,毫不动摇地以共享理念体现和谐发展,注重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 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是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与中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密切呼应,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柳州的具体化,也是柳州“十三五”时期必须全力推进的重大战略。实业是柳州的根本,必须坚定不移地扭住实业这个龙头,把工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着力点,以实体经济的大发展带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提升。开放是柳州的未来,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握当前开放主导的新特征,将开放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积极参与和主导区域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使柳州成为吸纳聚集优质发展资源的新洼地。实业兴市与开放强柳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既要注重通过实体经济大发展全面夯实扩大开放的基础,又要注重依托扩大开放为实体经济汇聚更多优势发展资源。

  —— 打造产业集聚 、要素集聚 、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是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赋予柳州引领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履行好这一使命,关键在于加快形成、不断放大柳州在西江经济带中的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既为国家、广西全局战略的实施作出积极贡献,又通过国家、广西全局战略的实施促进自身发展。我们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企业产品升级、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抢占产业链高端,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打造集群发展、辐射力强的产业集聚地;必须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综合优势,吸纳集聚金融、科技、人才等活跃要素,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实现对区域内高端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打造活力迸发、吸附力强的要素集聚地;必须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全面推进产业链体系与城镇体系有机融合,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人口集聚地。

  按照这一战略思维,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率先建成”,就是要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区水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全国水平翻一番以上,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龙头”,就是要基本建成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柳州加快向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区域和国家战略地位逐步提升,引领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协调同步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8%。

  三、秉持新理念,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率先建成”和“打造龙头”双目标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实业兴市,开放强柳”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框架下,深入实施全面创新、城乡一体、绿色崛起、开放带动、共享发展五大战略,是在新起点上确保实现“双目标”的内在需要,是确保柳州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支撑。

  (一)实施全面创新战略,增强实业兴市发展新动能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依托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联动、转型升级、集聚集约发展,全面增强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自主创新示范区。

  突出转型升级,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规模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突出高效集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打造一个主导产业、建设一个现代新农村、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一套良性发展机制的“四个一”标准,大力发展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创建一批自治区、市、县和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努力争创国家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突出集聚发展,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同步发展,以提质、扩量、增效为主导方向,大力提升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努力构建产业联系紧密、上下游协调、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推进“双创”,形成创业创新新局面。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丰富创业创新形态,完善创业创新布局,大力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二)实施城乡一体战略,增强龙头城市发展新支撑顺应城乡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的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四化”同步,实现市县乡协调发展。全面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信息化融合的城乡统筹长效机制。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增强城乡发展综合承载力。

  以“十大城市建设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步伐。

  坚持产城融合,打造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品牌。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起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一圈一带四轴”新型产城融合体系。

  (三)实施绿色崛起战略,提升宜居城市发展新层次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柳州。

  优化空间开发,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新格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规划有机衔接,努力构筑“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制度体系。

  发展生态经济,提升资源效率打造循环经济。突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

  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人的生态市。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全面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历史街区改造“三大改造”。

  (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形成开放强柳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等开放合作新机遇、新要求,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培育开放发展新动能和经济增长点,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化发展新视野。把握好当前对外开放格局正从沿海沿边向沿江内陆拓展的新趋势,搭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便车,积极引领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加快打造成为广西构筑“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产业腹地。

  拓展经济带产业合作,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和主导西江经济带产业合作,全面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西江经济带产业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

  深化枢纽通道建设,形成区位发展新优势。把拓展对外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的重点,加快推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构建区域性一体化交通网络。

  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体制机制新动能。坚定不移把改革向纵深推进,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地生效,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五)实施共享发展战略,书写全面小康幸福新篇章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薄弱环节,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把脱贫攻坚摆在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突出抓好“七个一批”“十大行动”,全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确保现行标准下32.8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销号,31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融水、三江、融安三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福祉。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殷实富裕。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快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发展,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柳州精神,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宣传阵地建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有柳州特色、柳州印记、柳州品质的优秀艺术作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保证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法治柳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全面从严治党,为“率先建成”和“打造龙头”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党员的“四个意识”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学以致用,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严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仗。

  (二)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建设“五美五好”柳州、确保实现“双目标”的要求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坚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稳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十三五”人才规划,加强“六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一站服务管引才”“一包方式管培训”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培训有关政策机制。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三)加强作风建设,锤炼过硬的干部队伍牢记宗旨,优化服务,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进一步深化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咬住“常”“长”二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促进作风深入持续转变。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督促领导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管住党员干部。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级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各项工作,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强化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巡察工作、党内问责、报告线索处置等机制,推动“五个四”履职要点执行到位,不断充实完善具有柳州特色的“五廉工作格局”。

  (五)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牢牢扎紧制度的笼子。完善制度执行督查机制,强化跟踪问效,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党内制度执行落实,用铁的纪律坚决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发展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面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