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年6月20日)

  为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经济要素,不断提升外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发挥招商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培育激发富民兴桂新动力,现就切实做好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大动力,是贯彻落实“三大定位”、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全区共引进内外资合计到位资金28440亿元,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1家、中国500强企业32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36家,新引进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4个,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招商引资工作存在弱化、淡化倾向,投资环境有待优化,体制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外来投资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关键期,也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事关全局、惠及长远,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热情招商、冷静洽谈、审慎签约、全力落实”的工作要求,主动把招商引资工作与各项事业发展相结合,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实现招商引资创新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区招商引资内外资到位资金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招商引资扩量提质;精准招商步伐加快,形成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投资促进体系;瞄准国内重点区域、重点国家和地区,形成全球化、信息化的开放招商新格局;全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适应新常态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投资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

  二、务实开展科学精准招商

  3.强化项目策划。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联合策划包装和评审机制,统筹相关部门的招商资源,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与专业项目策划包装机构合作,严格招商引资项目论证评审,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从源头把好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关。

  4.完善信息平台。统筹推进招商项目库、企业名录库、实施项目库和投资促进网“三库一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定期提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加快实现招商引资资源信息共享。规范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发布,由自治区投资促进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发布自治区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信息。

  5.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类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加大广西形象的整体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强投资环境、招商政策和重点项目推介,打造“投资广西·走进东盟”品牌,增强国内外投资者对广西的认可度和投资积极性。创新宣传形式,抓好“一对一”“点对点”专题招商项目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对接率和成功率。广泛宣传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效,推广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社会氛围。

  6.深化区域合作。全方位、宽领域加强国内外投资合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门户建设,加快形成“四维开放、三区统筹、内外联动”的开放招商新格局。以立足东盟、强化港澳台、深化欧美日韩、拓展“一带一路”为重点,强化利用外资招商;以深度融入珠三角,积极承接长三角、环渤海,对接西南中南地区为重点,强化国内区域投资合作,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新空间。

  7.推进园区发展。发挥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园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作用,着眼推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园区产业链招商引资,使各类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领头羊。积极支持各类开发区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差异化发展,努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工贸易基地、物流集散中心等各有侧重的特色园区。

  8.突出专题招商。加快多规合一,强化规划引导,进一步明确全区产业招商重点,科学实施《广西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围绕产业升级转型、区域统筹发展、以海港内河港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五港联动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境外投资、经济园区招商、县域产业开发等,加大专题精准招商力度,大力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推动形成加工贸易集聚发展。积极探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利益分享机制,有序引导项目落地。各设区市、县(市、区)、园区要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突出招商重点,避免产业雷同,推动转型升级。

  9.着力招强引高。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开展“外企入桂”“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活动。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培育一批众创空间,引进一批高新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自治区统筹抓好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项目;各设区市集中抓好区域性、功能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各县(市、区)、园区具体抓好集聚性、配套性、特色性的重大项目。对招强引高项目,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10.注重引才引智。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着力引进对广西产业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科技成果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激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八桂学者、特聘专家、高校“百人计划”等引才引智工程,提高广西创新发展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实现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互促互动。

  11.创新招商模式。围绕专业化、市场化招商,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坚持专业小分队精准招商与大规模、高层次招商推介相结合,完善自治区、设区市部门联动招商,创新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展会招商内容,大力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招商、委托招商、合作招商、境外融资、“互联网+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模式,加快推进招商主体多元化、招商模式多样化、招商对象精准化。

  三、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12.坚持“放管服”结合。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落实“非禁即入”和国民待遇原则,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作用,推行一站式服务,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按照行业对口、属地管理要求,建立重大项目联系服务机制,指定专人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个性化、全程化服务,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实施。

  13.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各类政策的导向作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各类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政策协调机构,对各类支持政策统筹实施。加大政策承诺兑现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

  14.加快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自治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各级协调推进机制常态化建设。坚持分类推进、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的原则,投资(招商)促进部门要做好协调服务和督查督办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切实破解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实施慢等突出问题。

  15.畅通投诉渠道。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招商引资项目投诉服务热线、投诉网站,指定相关部门牵头受理投诉事项,对企业投诉问题要及时给予书面答复并督促落实。对破坏投资环境的问题要认真核查,严肃追责。

  四、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

  16.加强组织领导。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招商引资重大活动、重大项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投资促进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指导协调。

  17.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构建全球化招商引资工作网络,发挥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根据需要在境外重点国家或港澳台地区设立投资促进代表处,聘任投资促进顾问。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及华人华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成立桂商总商会。加快招商引资活动出境便利化,投资(招商)促进系统的人员出境参照商务人员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出国批次数;参加重大境外招商活动,对出境人数、在境外停留时间给予倾斜。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实际,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需要。

  18.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绩效考评激励机制、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激励机制和招商引资中介机构激励机制,对年度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的设区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业主、成功引进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中介机构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投资(招商)促进系统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按有关规定开展记二等功评选活动。

  19.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招商引资人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专业能力强的招商引资工作队伍。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阵地,把招商引资工作实绩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大招商引资干部跨部门、跨行业挂(任)职力度,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招商引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20.严格督查考核。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自治区每年向设区市下达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设区市每月上报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数、新签招商引资项目数,自治区每季度对招商引资工作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督查通报。制定完善招商引资绩效考评办法,科学制定考评指标,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设区市绩效考评、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政绩专项考评。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并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201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