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temp.banner_r--]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 >> 县域同庆

融水县:世界苗都 生态融水(图)

作者:龙 涛  发布时间:2008-12-09 09:23:30 来源:广西日报

  美丽的融水县城。
  融水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这是县委书记梁日春在县民族中学女童班了解学习情况。
  融水苗族自治县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图为县长董凌(右一)在白云乡帮阳村向苗族群众了解情况。
  “打造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是融水发展战略“打造五大基地”之四。即是突出“风情融水、神奇苗山”的旅游发展定位,以创建优秀旅游县为目标,打造具有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精品。这是在大年乡,一位外国人在学吹芦笙。 吴国孙/摄
  “打造电企结合工业基地”是融水发展战略“打造五大基地”之一,即是发挥目前已建成53座、在建19座中小水电站的优势,以丰富的电力引进企业落户融水,做强做大工业企业,又以企业的发展带动水电产业的开发、利用,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是融水发展战略“打造五大基地”之五。即是依托全县有20万劳动力的优势,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图为全县欢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仪式。
  ▲近10多年来,融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其中糯米柚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量1.8万吨,因其皮薄肉嫩、汁多味甜,香如糯饭等独具的地方特色,今年6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格,产品畅销国内外。
  ▲“中国斗马之乡”的品牌使融水名声在外。
  “打造竹木建材深加工基地” 是融水发展战略“打造五大基地”之三。即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扶持一批重点竹木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利用全县丰富的竹木资源开发新型建筑、家居装修装饰材料,加快康田竹木加工基地建设步伐,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使融水实现木材资源大县向木材经济大县转变。这是2007年7月8日,四荣乡甲昂屯苗族群众在毛竹地进行低改劳作。
  在融水鑫源木业公司,一位回家度假的大学生在竹衣架车间进行社会实践。
  初冬的融水,依然山清水秀,绿意盎然。就在这一时季,集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世界苗都”,在经历了近2年的跌宕起伏后,进入了规划、设计阶段。身临其境,眼里的生态融水正在抽枝拔节!

  1 这里曾经是“苗荒”

  融水,自秦代设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她位于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东南部桂北山区。由于解放前历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以苗族为主体的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唐宋以来被迫从湖南、贵州和广东等地相继迁来,在深山老林里定居狩猎,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因此,这里是历史自然形成的“苗荒”,也叫大苗山。

  1952年11月,全国第一个苗族自治县在这里成立。全县现辖4镇16乡205个村(居)委会,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13个民族48万多人,其中苗族占40.81%。有着4624平方公里面积的融水,是广西面积第二大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

  自治县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伴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千里苗疆沐浴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经济、政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沧桑巨变,“苗荒”这片古老苍茫的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5亿元,同比增长24.7%,是1952年自治县成立时的24.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3亿元,同比增长5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974亿元,同比增长52.14%;财政收入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25.66%,是1952年自治县成立时的23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0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2265元,同比增长15.62%。当年,融水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称号,在28个进步县中排名第10位,比2006年排名递进30位以上。

  2 敢叫天堑变坦途

  融水以水为名,然而却又是一个多山县份,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县份。云缠雾绕的元宝山海拔2086米,是华南第三高峰。它向四周蜿蜒蔓伸,境内散居着7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其余大部分乡镇散居在九万大山、滚贝老山、摩天岭、白云山等大大小小和纵横交错的山川之间。旧融水没有一寸山区公路,许多村寨到县城要步行三四天,杆洞、大年等山乡甚至要五六天。千百年来,在苗山各族人民,过着“出门爬坡,运货肩挑”的日子。

  五十年沧海桑田,半世纪岁月如歌。党中央、自治区对融水关怀备至,各地大力支援,融水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大苗山插上了向现代化腾飞的翅膀。现在,在这片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土地上,苗山人构筑了一个通畅快捷的水陆交通网络。自治区成立后第二年的1959年,大苗山成立县公路建设指挥部,开展了群众性的公路大会战。此后的20多年里,融水每年冬春都进行一次群众性筑路大突击,大苗山的公路不断向外和向内延伸,山区公路等级不断提高。1995年,随着同英公路的开通,大苗山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夙愿。现在,融水全县有公路1561公里。1975年,途经融水的焦柳铁路融安段至柳州开始营运,这条铁路南通柳州、广州,北通融安、三江直达湖南、湖北,大大改善了大苗山的交通条件,使得千里苗疆变得越来越近、越来越“小”。现在的融水,到广西工业城市——柳州100公里,到旅游名城桂林市两江国际机场120公里,均有二级公路通达。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融水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水东大桥,融水至融安东江二级公路,河西引道工程,民族商品街、商贸城、民族文化广场等等。在广大农村,建成了一批水泥路、屯级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沼气池和其它农村基础设施。

  修路,造桥,苗山人纵横驰骋,在这片热土上挥洒着自己的激情和创造力,为又好又快发展建筑了一个崭新的起飞平台。

  3 经济发展有新传

  融水的资源非常丰富。毛竹、杉木著称全国,有“杉木王国”和“毛竹之乡”的美誉。全县有林面积达34.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6.5%,活立木蓄积量1385万立方米,年生产商品材30万立方米,年产毛竹450万根以上;油茶、油桐、板栗、八角、茶叶等其他经济林面积20万亩以上。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锡、铜、硅、金等;可供开采的锡矿储量达7万吨,金矿储量400多吨,煤矿储量900多万吨,蛇纹石矿储量9000万吨以上。此外,融水还有储量巨大的镍矿储量,具有支撑工业发展的丰富水力资源,全县可供开发利用水蕴藏量54万千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融水县委相继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多次 “解放思想”大讨论、再讨论活动,那些阻碍发展的思想桎梏遭遇猛烈撞击,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从 “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名县,流通活县,科教兴县”转变为“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的新传奇。

  敞开山门,借外资调整产业结构。近年里,融水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在软件上采取“保姆式”服务,优化了投资环境,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县外人士前来融水经商办企业。2000年以来,到融水投资的外商已达200多家,共注入资金达近20亿元,投资商既有来自国内的台湾、香港、浙江、广东、湖南、福建等,又有境外的美国、加拿大等。其中,上市公司有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梅雁集团、加拿大嘉汉木业有限公司等。投资项目涉及旅游、制糖、冶炼、建材、竹木制品、电业、中草药种植、畜牧、化工和矿产等多个行业。与此同时,该县还加大产品流通工作,相继开发了竹笋罐头、竹拖鞋、竹凉席、杉木地板等一系列竹木产品,远销中南各省市和东南亚各国。与此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高科技含量的竹木加工企业方兴未艾。金杉木地板厂在杉木品质改良的研究上已经取得六项国家专利,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产品供不应求;丰华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木衣架,是法国著名服装公司“老人头”和中国名牌服装公司“柒牌”指定使用的产品;鑫源木业有限公司引进新的喷池设备,大大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工业的发展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加上农业本身的内部调整,大苗山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今天的大苗山,发展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各族群众自觉的市场行为和致富方式,千里苗疆出现的“毛竹乡”、“八角乡”、“茶叶乡”、“水果村”、“桑蚕村”等等,如散落在大苗山区的明珠散发着各自妩媚的风姿。

  4 古老苗山新景多

  融水自古就以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吸引世人。宋朝太宗皇帝亲笔颁赐《御书碑》藏于此地老君洞,并敕封为“真仙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这里留连13天之久,写下了1万多字的游记收入《徐霞客游记》。《火娃》、《闪闪的红星》、《北国红豆也相思》等一大批影视剧在这里拍摄。上世纪,元宝山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元宝山—贝江”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区,老君洞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苗山素有“百节之乡”、“芦笙之乡”和“斗马之乡”的美誉。她至今延续、演绎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吹笙踩堂、拉鼓、踩脚求爱、斗马、打同年等源远流长的民俗,是苗族同胞传承千年的奇观;苗锦、蜡染、银饰等工艺品是苗族文化皇冠上的明珠;芦笙节、春社、芒蒿节、新禾节等近百个传统民族节日,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饱含着苗族历史、文化和习俗积淀的苗族坡会,已成为大苗山各族同胞的精神坐标和人文盛会,目前苗族系列坡会群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曾像一个锁在深闺里的少女一样,千百年来默默地藏在大山里。改革开放唤醒了大苗山人, 1990年,融水创办了第一条旅游线路——贝江风光风情一日游,大苗山迷人、独特的魅力得以向外界展示。此后,又相继开辟了苗寨二日游和元宝山三日游等几条旅游热线,开发了老子山、真仙岩、勾滩、雨卜、归秀、双龙沟等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及宗教等旅游景点,逐步建立了一个以贝江风光风情为中心的旅游网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2007年,融水贝江景区争创“AAAA”级景区工作如期启动,旅游业得到新的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26.6万人次、增长18.2%,实现旅游收入0.82亿元、增长15.3%。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融水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大苗山各族人民自古深受没有文化之苦。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后,把文化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女童教育等多种形式办学的办法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全县小学从1952年的135所发展到2006年秋季学期的乡镇中心小学20所、村完小185所、教学点222个, 在校生从7846人增加到40267人;普通中学从1所发展到25所,并办起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中专、卫校等。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9.61%,初中入学率为99.48%, 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零。1998年,融水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2007年,全县“两基”通过了国家验收。

  能歌善舞的大苗山各族人民,有到过北京、上海、台湾、新加坡等地演出的,有到过人民大会堂献歌的,苗歌、壮歌、苗戏、壮戏、斗马、踩堂等各种文体活动蓬蓬勃勃地生长着,它们共同写就了大苗山骄人的精神文明。

  2008年8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融水确定了实施“二次创业”、实现“经济升级”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工业指导,打造五大基地,建设生态融水。全县各族人民将按照县委这一发展战略,合理地利用融水丰富的水能、矿产、竹木、旅游和劳动力资源,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不动摇,打造“电企结合工业基地、矿产品精加工基地、竹木建材深加工基地、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劳务输出基地”五大基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镇建设,生态文化建设,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八大工程。

  在不久的将来,融水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一定会得到根本性转变,生态经济一定会快速发展;融水山水景观特色一定会更为美丽,民族文化一定会更加灿烂,由森林履盖的低级生态向经济、环境和人文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生态转变一定会实现!

责任编辑:丹子

栏目更新

精彩图文

中央人民政府向广西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中央人民政府向广西
广西各族各界群众隆重集会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
广西各族各界群众隆
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今天隆重召开
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
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