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temp.banner_r--]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 >> 经济发展

改革30年 广西新农村建设七模式成型

作者:袁琳 谢彩文 黄启健 发布时间:2008-12-05 16:58:15 来源:广西日报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从农村起步的中国改革进程走过30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一次把全球目光集中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上。改革30年,广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将近3年时间里,我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各地大力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先进典型村成批涌现,七种模式悄然成型……

  模式:产业引领型

  依托所在地特有的资源、技术、市场等优势,在种植、养殖中做大做强一个产品或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进而带动乡村综合发展。在我区脱颖而出的新农村中,这是最常见的发展道路。

  范例:阳朔县白沙镇古板村

  古板村是个“地无三尺平”的典型山区村。“有女莫嫁龙潭门,红薯芋头当饭吃,早晨夜晚挑龙灯……”是过去古板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穷归穷,古板村却有一宝——有数百年种植史的金橘。上世纪90年代,政府因地制宜引导、扶持扩种金橘。目前,全村金橘种植面积5600多亩,总产量达到8000多吨。古板金橘荣获“天下第一橘”的美誉,畅销国内外,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连年给村民带来人均纯收入都超万元。

  类似的情况有靠脐橙富起来的富川瑶族自治县白牛村,靠莲藕发起来的柳江县下伦屯,靠桑蚕编织“金银窝”的南宁市邕宁区罗马村等。

  模式:企业带动型

  通过农民自办、外来投资、对口帮扶等方式,就地办企业,特别是发展农产品加工,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以工促农,以企带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成功之路。

  范例: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

  地处偏远山区的上国村,20年前穷得叮当响,上世纪90年代初,中医后代莫兆钦带领几户农民集资,办起源安堂制药厂。

  之后以“源安堂”为龙头,在上国村就地带旺一批配套企业,使全村三分之二农民洗脚上田,变成工人或商人。这个320户居民、“村企一家”的地方,如今“千万富翁”数以十计,“百万富翁”数以百计,最普通的人家也住上了造价至少二三十万元的楼房,百万元以上造价的别墅鳞次栉比。全村有轿车60多辆,其中半数是高级进口车。比照国家2020年全面小康的经济社会指标,上国村大都达到甚至超过。

  企业带动起来的典型村还有: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武鸣县城厢镇大皇后村、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崇左市江洲区驮卢镇岜白屯等。

  模式:生态旅游型

  自然造就的青山绿水,人工营造的生态家园,古香古色的老式建筑,都是现代人的最爱。农业观光,乡下休闲,让越来越多的新村迅速兴旺起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兴模式。

  范例: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恭城红岩村距桂林123公里,虽属喀斯特地貌,周围却没什么奇峰怪洞,村民世代种粮谋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红岩村发展沼气大种水果,山林果林逐渐连绵成片,山清水秀成为生态家园。2003年初,在政府扶持下,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沿河流两岸建设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别墅式新村。现在,95户人家的红岩村,61户已拥有家居与旅店合一的“农家乐”别墅。去年,400人口的红岩村,接待游客20万人,村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其中一半来自旅游业,一半来自卖果。

  目前,成了旅游观光休闲点的乡村,在全广西已经数以百计。恭城县除红岩村外,还有大岭山村、横山村;百色市有那生屯、濑浩屯、旧州村;南宁市有忠良村、乐州村、扬美古镇等。

  模式:能人牵头型

  种养、加工、营销、服务……各行各业八仙过海,本乡本土能人辈出。这些能人利用自己的才智、技术、资金等,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在各地新农村典型中,大都能看见“领头羊”的身影。

  范例: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大岭山屯

  提到大岭山,不能不说党的十七大代表、大岭山屯党支部书记邹存亮。1992年,“穷疯了”的邹存亮,带领几个志同道合的年青人,在大岭山上硬是撬开石缝,运来肥泥,开出七八亩桃园。示范的成功成了最好的动员,从此全村老少撬山不止,十几年开垦石山种下红花桃1300多亩,人均有果树多达10亩。种果致富后,邹存亮又带领村民拆茅屋,建新村,全村34户人家全部住上了“小洋楼”。新村依山傍水,背靠千亩桃园,每年春天,满山桃花引来八方游人。原来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的大岭山屯,到2007年人均纯收入猛增到6000多元。

  像邹存亮这样的新农村建设“领头羊”,耳熟能详的名字随便一数就是一长串:桂平市上国村的莫兆钦、凌云县陇堆屯的吴天来、田阳县东江新村的梁民旺、隆安县金穗农工贸公司董事长卢义贞、平南县广西大玉余甘果公司董事长黄雄芳……

  模式:政府整村推进型

  村屯灾后重建或其他原因需要整体搬迁,由政府统一规划,投入资金帮助建设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并给村民适当补助,引导村民积极筹资建设新家园。这是政府主导、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捷径。

  范例:象州县百丈乡平安新村

  2005年,百丈乡遭受百年不遇的外洪内涝。灾后,政府组织石记、高山等8个村屯共85户、425人迁移,投入600多万元,建起了平安新村。新村统一规划,按照“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标准施工。新村建有垃圾池、公共厕所,有篮球场、科技文化活动中心,还有人工花草绿化美化。村民住上楼房,用上沼气,走上水泥路。政府扶持的种桑养蚕,成了平安新村的经济支柱。2007年桑园面积140亩,给村民带来人均2786元的纯收入。“洪灾让我们倒退了3年,新村让我们前进了10年。”村民这样说。

  北海市银滩新村、百色市平圩村、南宁市丙子村、贵港市育梧村白庙屯等,都是政府整村推进的成功范例。

  模式:基础建设推动型

  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从通水、通路、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这是我区新农村建设普遍采用的惠民切入方式。边境建设大会战、东巴凤大会战、大石山区五县大会战以及今年开展的兴边富民大会战,更是让落后地区农村大范围大变样的大手笔。

  范例: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坛白村那助坡

  2006年,在江南区政府举行“竞建”会上,齐心合力的那助坡村民,把“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如愿争到了手。随后,一大批项目开建:3.5公里道路、6000多平方米绿化、100多平方米的文娱室……眼下,那助坡正利用973.15万元国家资金,把5000亩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搞,不仅田间道、环村水泥路,而且连灌溉管道、人畜饮水工程都一并“搞掂”。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吴圩西瓜”品牌打响了,别墅式农居矗立起来了。

  在南宁市,像那助坡这样“基础一动、面貌全新”的村还有:兴宁区五塘镇沙平村、邕宁区百济乡红星村、良庆区那马镇共和村、青秀区伶俐镇独岭村渌口坡等。

  模式:城镇化发展型

  参照城镇的布局、结构、功能,规划新农村建设,实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路网相联”,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解决食、住、行、娱、学、医等日常问题,使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在一起。

  范例:北海市海城区驿马村

  距市区约3公里的驿马村,村民的生活跟市民已经没什么不一样:公交线路设有站,供水管网联市区,便民市场样样有,健身娱乐随心意。村道装路灯,街边种花草,庭院养鱼鸟。看生活方式,这里与城里人已没多少差别;只有驿马人创收的“庭院经济”,才让人意识到这确实是农家。

  北海市靖海镇岭底村,钦州市三娘湾村,田东县祥周镇上法村、新洲村、中平村等,都是像驿马村那样,看上去跟城镇没有什么两样的新“农村”。

责任编辑:木偶

栏目更新

精彩图文

中央人民政府向广西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中央人民政府向广西
广西各族各界群众隆重集会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
广西各族各界群众隆
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今天隆重召开
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
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