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干部“三改” 民风好转

  西江村刘苏两姓之间因为山岭、祖坟纠纷,自1977年以来,数十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还不时发生械斗冲突,就连两姓在同校同班上学的孩子也互有敌意,不愿意跟对方同坐一张课桌,大有世世代代斗下去之势。如今,相逢一笑泯恩仇,数十年不相往来的两姓村民之间已经能坐下来坦诚相待,把酒言欢,“后代们”也成为好朋友。这是博白县开展转变干部作风促进民风好转取得的一个成果。

  博白县是中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客家人讲究诚信团结,富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但宗族观念在民众中影响较大,少数农村出现宗族势力把持、对抗基层政权组织的现象。计划生育、土地征用、城建拆迁、社会治安等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工作,常常引起群众之间或干群之间的冲突。加上一些干部作风飘浮,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深入细致和耐心的思想工作,使客家民风中的一些不好的方面暴露出来,转变为影响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为让全县160多万人民群众一起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教育和熏陶,自觉摒弃与时代不和谐的传统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去年4月8日,博白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开展民风教育主题活动的“动员令”,在全县开展一场民风教育活动,通过民风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建设。

  “民风要转变,干部作风转变是关键”。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民风与干部作风之间的因果关系,要求干部“三改”:改坐在讲台上“论道”为坐到群众中去面对面谈心与群众拉家常;改讲空话大话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浮光掠影简单粗暴为深入实际细致耐心。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宣传部、农业局、司法局、文体局、精神文明办、妇联、团县委等单位领导干部组成的民风建设宣讲团,带动全县干部深入村寨,与农民促膝谈心。如今,在博白县许多乡村,晚间经常可以看到一行数人的政府公务员,或走进农民家中,围坐炉边拉家常,或是坐在村中文化室,与老乡们边对唱山歌边讲解政策。“王主席,来一个!”博白县政协主席王叙玑自从把在讲台上作报告改成站在农民中唱山歌讲政策以来,每到一处,村民们都热情地要他唱山歌,他的山歌道理深刻、通俗易懂、有滋有味,村民们在听歌中娱乐并明白道理。自开展民风教育以来,博白县共有8400多名干部职工和教师参与民风教育系列活动,其中有2600余名干部利用夜间进村入户与农民谈心;全县举办了122场法制宣传讲座,组织366场“科教电影”进村,在全县28个乡镇进行100多场文艺巡回演出,发动捐赠图书建设“农家书屋”,举办客家文化演讲比赛和客家山歌演唱比赛,出版“民风教育”宣传专栏2200多个,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开设“改善民风大家谈”专题栏目200多期,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制宣讲活动,在30多万学生和50多万家长中掀起了民风教育高潮。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广大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博白民风正逐渐好转。亚山镇作为博白县五大产业园区之一,以前征地办企业时,迁移坟山遇到村民强大阻力,自开展民风教育活动后,村民识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政府。去年该镇需要征地上百亩,结果只用5天时间便迁移200座坟山。三滩镇学田村青苗社,自从工作人员夜间谈心活动开展后,村民们常常有机会坐在一起,人际关系变得亲密了,村民们自觉在村里长辈的带领下,主动集资硬化道路,修订新的村规民约,一扫过去敌对的状态,村中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名公务员也向记者透露说,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他们也常常被卷入各种族人的利益纷争中,左右为难。通过民风教育,族人觉悟提高了,自己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干部作风转变,民风的好转,改变了博白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县委书记莫树周自豪地告诉记者:良好的干部作风、和谐的民风已经成为优化博白发展环境的“加速器”,成为博白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