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县长李祚标:恪尽职守 执政为民


  长期以来,一提到德保,人们就会联想到“贫穷、困苦、落后”等字眼,她既不靠“边”(边境),也不靠“河”(右江河谷),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信息闭塞,干部群众求生存、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出路在哪里?这付重担就历史地落在了德保县人民政府县长、又是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三级人大代表的李祚标同志肩上。作为新一届政府“班长”的他,带着发达地区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办法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德保经济发展的热潮当中,取得了“三个翻番、三个增长、一个转变、一场变革”的工作成果:即,2006年生产总值达到16.6亿元,比2002年的7.15亿元翻了1番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14亿元,比2002年的2.06亿元翻了5番多;财政收入达到1.758亿元,比2002年的4550万元翻了近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主要指标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三次产业实现了由“一三二”型结构向“二一三”型结构的历史性转变;积极争取到了全国一次性投资最大、一次性生产规模最大的广西华银氧化铝项目,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巨大变革,被称为德保“第二次解放”。先后荣获“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了全区教育“普九”、“普实”评估验收。所有这些,凝聚了李祚标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他也赢得了老百姓的由衷爱戴。
  一、立足县情,谋划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为科学谋划德保的发展方向,在任县长之初,李祚标同志就清醒地认识到,在德保这样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前提条件是要确立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指明前进方向,明确发展重点。方向在哪里?重点在哪里?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把百色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基地和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工业立市”的重要部署,李祚标同志从中看到了德保发展的切入点,他与县四家班子领导一道,深入调查研究,对全县的经济现状、资源优势、制约因素等问题反复思考,在把握县情的基础上,他认为德保要加快发展,必须要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资源型经济,依托德保丰富的水电和矿产资源,走“工业立县”的路子;认为德保要加快发展,必须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引入资金大上项目,通过大投入拉动经济的增长,走“项目兴县”的路子;并在历届班子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烤烟生产作为全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这个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掀起烤烟生产高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这些观点和思路,符合德保的实际情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得到了全县人民的全力支持,在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为德保打开新的工作局面指明了方向。
  二、一心为民,创工作新局面
  作为一县之长和一名人大代表,李祚标同志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经常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来鞭策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面对政府纷繁复杂的工作,他把工作精力、心思、措施更多地偏向于解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重点抓了“五件大事”:
  一抓氧化铝项目的争取。为了氧化铝项目落户德保,作为县政府一把手的李祚标同志,一直以“拼命三郎”的架式全力以赴投入到项目的争取工作中,先后近百次跑“部”进“京”请示汇报,多次抱病到自治区发改委、贵阳铝镁设计院、长沙铝镁设计院等相关上级部门送资料。他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上级领导、专家和业主,为项目最终成功落户德保立下了汗马功劳。项目进来后,他没有被一时的胜利冲晕头脑,又把重心转移到如何做好服务协调工作上来,征地、拆迁、启动、开工、场平爆破等重大活动,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
  二抓项目建设。“项目兴县”思路一经确定,李祚标同志便迅速组织各方力量,紧紧围绕氧化铝配套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他多次亲自率领各部门到北京、广东、浙江等地洽谈投资合作,对引进来的项目,一律有县四家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和整治投资软环境的一系列文件,为外来投资商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务,各地客商纷至沓来,项目建设好戏连台。2003年至2006年共与客商签约项目131项,总投资额达39.75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招商引资最多的时期。全县实施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423个,总投资128.79亿元,竣工投产335个,项目开工数量、完成投资量均取得较大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2年的2.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8.14亿元,增长了27倍。
  三抓财政收入。德保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总量小,财源少,财政基础薄弱,要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征收任务确实很难,但李祚标同志始终相信德保县的财政收入是有潜力可挖的,关键在于如何采取有力措施,迎难而上。为此,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项目投资拉动、盘活国有资产等途径挖掘税源。为了一些新税种的征收,他亲自出马,和一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业主沟通协调,争取得到业主的理解和配合,在一些新税种如非标项目增值税的征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度攀升,全县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455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758亿元,增长了3.8倍,财政形势逐年好转。
  四抓农民增收。到德保任职后,李祚标县长认真分析德保县的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重点培植和发展壮大烤烟、八角、剑麻、优质水果等特色产业,特别是烤烟生产从2003年恢复性发展时的4500多亩发展到2006年的2.52万亩,实现烟叶总产量5.237万担,总产值1997.75万元,户均收入5313.8元,创税439.6万元,现已成为全区第四大烤烟生产县和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劳务输出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6万人次以上,年总收入3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83.2元,增长32.0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117元增长到2006年的1970元,增长76.36%。
  五抓城建工作。对于城市建设,李祚标同志讲得多、抓得多、成效也大。高标准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规划中心城区用地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14.5平方公里。这几年来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5亿元,实施了以江滨路、县城主干道建设改造为重点的一大批城建精品项目,房地产业从无到有,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公共汽车、出租车等现代新型交通工具投入运营,“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实施,“脏乱差”等现象得到遏制,现在外面的人一进入德保,都会对焕然一新的县城面貌赞叹不已。
  三、铭记嘱托,竭尽代表职责
  作为三级人大代表,李祚标同志深感自己肩负的重任。他始终认为,铭记人民嘱托,倾听人民呼声,反映群众建议意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几年来,他结合工作,每年都用大量时间深入基层,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特别是人大会议召开前夕,他都专门安排时间下基层收集社情民意,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多次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建议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如他向自治区人大会所提交的《关于要求在德保县建设氧化铝厂的议案》,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华银氧化铝项目最终落户德保,所提的《关于要求将德保县列入边境县的建议》引起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派员对此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在2003年11月份批准同意给予德保县享受边境县待遇,等等。在人大会议闭会期间,他积极参加自治区、市组织的人大代表视察活动,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在政府工作中,他还十分重视本级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亲自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敦促有关部门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通过这个特殊的渠道和方式,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水平和成绩。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全部内涵。  
  “站起来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这是李祚标同志的真实写照。他以执着的追求,务实的作风,亲民的诚心,牢牢地诠释着一位人大代表和人民公仆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