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石塘镇85%以上自然村已成立党群理事会

党群理事会激活村民“生态乡村”建设热情

  日前,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深入全州石塘镇湾村调研,对湾村党群理事会在“生态乡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村里群众之所以对‘生态乡村’建设积极性如此高,主要是党群理事会起到了带头作用!”面对自治区领导及越来越多的来自桂林各县的取经者,全州县石塘镇蒋家岭村委湾村党群理事会会长唐锦柏道出了这一发展秘诀。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湾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成立党群理事会,发动群众掀起了“生态乡村”建设的热潮,硬化巷道、建防洪堤、改造房屋立面、创建各类致富协会、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在党群理事会的带领下,每个湾村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发展的热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石塘镇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路子来带活党群理事会,重点围绕基层党建、创新社会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扩展诉求渠道、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地破解了党委、村委在自然村管理中出现的“缺位”、“断档”难题。

  党群理事会由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民主产生,积极吸纳党员、经济能人、村民小组长、离退休干部、村民代表作为成员,天然具有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深得群众信任的优势。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既开辟了农村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又激发了村民自我管理的热情。

  “自己家的事儿要办好!”村里水沟淤泥堆积需要改造,村内巷道泥泞难行需要硬化,村口小河的水患已困扰村民多年,村内环境不整洁怎么改善……在湾村党群理事会的号召下,村民筹资投劳,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其中通过理事会多方筹措资金建起的防洪堤就有500余米。

  党群理事会利用自身特点,在村“两委”干部与广大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反馈的桥梁,搭起了议事平台,大大扩展了村民发声、参与村级事务的渠道。“先由村民自己提建议,再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确定具体事项。项目确定后,再由理事会研究具体方案,争取政策。因为大家都拧成了一股绳,劲都往一处使,搞起公益事业来总是一呼百应。”唐锦柏说。

  以前的湾村,房屋外立面未装修,村落总给人破旧的感觉。今年以来,在村民大会的决议和党群理事会的协调下,村民自己投工、投劳、投资,镇政府对积极进行立面改造的住户给予一定的人工费补贴,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得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同时,湾村的建设改变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大拆大建新农村的做法,形成了“政府引导、理事会牵头、村民自愿”的旧村改造模式,为建设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据了解,党群理事会成员由村内有一定技能的退休干部、产业能人、种植大户担任,在激活集体经济、发动村民自筹、在外能人捐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全力破解农村发展的资金问题。今年以来,在理事会的积极推动下,利用成员的致富技能,牵头成立了种植、销售、运输、建筑4个协会,建起了农家乐,千方百计带富群众。

  在党群理事会的积极引导下,该村流转了500余亩土地,村内新种植大棚西瓜300余亩、砂糖桔190余亩,有效破解了村里无致富产业的难题,预计今年全村人均增收达2000余元。同时,湾村党群理事会自筹资金11万多元,对办公楼进行了维修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起了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儿童家园和农家课堂,在村里安装了4个天网工程前端摄像头,对全村主要路段进行监控,村内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湾村党群理事会的有益探索,市委组织部调研科专程前来湾村调研基层党建经验,认为党群理事会既有效延伸了农村工作的“触角”,又激活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更走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其经验值得推广。

  记者采访获悉,党群理事会目前已在石塘镇85%以上的自然村“落地开花”,在各村组培养了197个党群理事会,共有708名成员,初步形成了村党组织、村委会、党群理事会“三驾马车”并道而驰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