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 县]新型农民创新业 沃土流金富花乡

——农业经济发展走笔

  10月28日,记者走进横县南乡镇民生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果实累累的柿子树。

  “今年村里办起了加工厂,新鲜柿子不愁卖了。”村民赖秀莲爬到树上,采摘,装筐,忙得不亦乐乎。

  村头不远处,便是由该村柿子专业合作社创办的南乡顺利水果加工厂,厂里每天都能收到3000多斤鲜果,制成柿饼销往广东等地。

  柿子是民生村的特色支柱产业,全村种植柿子近1500亩,年产量达300多吨。近两年来,市场不景气,柿子陷入“价低难卖”的困境。痛定思痛,该村农民自主创办加工厂,销售形势得到扭转。

  在横县,越来越多农民逐渐舍弃种田“老把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积极投身各种协会、合作社,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随着新型经营主体蓬勃涌现,现代农业正在改变着横县农村的生活图景。

  种菜不用土,棚里铺泡沫,槽里流着水,水里长了菜。平马镇利亮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对引自台湾的无土栽培技术游刃有余,无土栽培蔬菜达100多亩,每亩产值高达6万元,利润达105.68%。

  校椅镇青桐村农民也抛弃了沿用数百年的甜玉米耕种方式,创新研制免耕栽培技术,一年可种三四造,产量得到极大提升。

  目前,这种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在横县应用率达95%以上,推广良种面积达95%以上,全县种植甜玉米面积达24万亩。

  “靠老经验的‘农把式’已经落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横县农业局副局长梁儒满说。该县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科技惠民宣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村举办培训班。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有上万名农民受到普及型培训。

  在横县横州镇朝阳大垌,108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横县飘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蒙世俭介绍,该合作社现有成员103人,水稻集中育秧,插秧机、施肥机、稻谷烘干生产线等农用机械一应俱全,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农户’及‘合作社+基地+标准+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土地、农机、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刘靖华说,横县按照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集体经济建设,让土地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

  目前,横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45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72家,家庭农场9家,合作社发展数量位居南宁首位,广西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