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全面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坚持“文化强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突出特色、找准定位,搞好规划、稳步实施,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拓展亮点、打造品牌,全面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规划,完善旅游修编工作。坚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对《大化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编完善,编制红水河百里画廊景区以及岩滩湖光山色景区等详细规划,强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是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适当增加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等。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加强旅游项目库建设,推动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和重点设施建设;面向区内外招商,重点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在旅游业发展的起始阶段,政府主导,高端发力,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重视和支持资金投入、项目落地。把水利、环保、建设、交通、公安、文化体育等所有行政资源,整合到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最前沿和主战场,围绕旅游优化环境,围绕旅游上项目,围绕旅游筹集资金,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投资多元的旅游开发建设模式。在消费市场的建设上,坚持“扶持不做主、服务不包办”的原则,把属于市场调节的服务消费全部交给市场去做。政府用小杠杆成功撬动文化旅游大市场,营造了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硬件环境和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全面提升了文化旅游产业服务水平。

  三是加大宣传推介,提升文化旅游品牌。通过举办“广西大化奇石文化旅游节”、“中国·东盟”大化红水河岩滩库区千人垂钓大赛、布努瑶“祝著节”等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刊播广告,编印旅游画册,及时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同时,加大力度打造红水河百里画廊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生态养生旅游基地、大化彩玉石景区、岩滩湖光山色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大化红水河国际垂钓基地、大化红水河探险特种旅游基地,把县城区作为大化县文化旅游的大本营,实施县城中心区“两纵五横”主要街道环境综合整治,突出壮瑶民族特色、奇石文化玩赏及城市观光休闲功能,做到“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着力打造“奇山、奇水、奇石、奇俗”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民俗特色”与“山水美景”交融的旅游文化,生态观光、彩玉石观赏、科考探险、休闲度假垂钓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业档次得到较大提升。

  四是深入挖掘,拓展旅游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以她所具有的不可复制性和个性特色而显示其诱人的魅力,而文化又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和魅力源泉。大多旅游者不仅仅是纯粹的观光和探奇,更多是出于了解异地文化的动机,了解独特的文明,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将独特的文明当作财富来借鉴并推而广之,从而促进各区域优秀文化的共同繁荣。大化应立足于独特的民族特色、民俗风情、生态文明、红色资源和历史宗教等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娱乐平台,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五是突出特色,打造休闲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主动融入“东巴凤大天都”国际长寿旅游区建设,做好盘阳河旅游产业链的衔接工作,全力推动投资51.3亿元的红水河百里画廊等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重点)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加大对生态体验、长寿养生、民族风情、游艇休闲、岩溶地貌奇观、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的整体开发力度,打造休闲和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让游客在观光休闲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升大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系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