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县]瑶山文明生态美如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村里农家新楼变多了,装修变得靓丽了,进村道路变得平坦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私家车也多起来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变得更热闹了……10月2日,笔者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大定村走访时看到,如今的大定村处处洋溢着健康文明、和谐美好、幸福祥和的喜庆气氛,在家的村民们一边编织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一边观看新闻联播,个个喜笑颜开;在室外篮球场上,观看村民球赛的观众,人人神采飞扬,不时传来“加油!加油!”的欢乐助威声。

  10月金秋,不论穿梭在都安县的平原乡村还是山区峒场,从村民自己美化村貌到动手架桥硬化道路;从党员干部个别帮扶到产业扶持生产,从新村新楼建设到新产业发展布局……瑶山文明生态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面貌逐步焕然一新。

  早在2012年,都安县委、县政府就推行“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在实施生态文明村屯建设过程中,从大生态着眼,从细处着手,按照不同的山区乡镇村屯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规划和定位,着力打造西南出海大通道一批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农村,使生态文明村屯建设成为发展都安农村经济的助推器。

  “信用社能够放贷给我发展生产,我的日子越过越有味。”右江村的梁娇玲感激地说,她美化绿化亮化房前屋后,用别人的话说,她家所处的村屯成了花果山,村庄处处果树飘香。该县还根据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征,大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素质,服务“三农”发展,会同都安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全县开展了“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三农”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文明创建活动与农民得实惠统一起来,先后有万良、右江等6个村获“都安县文明信用村”荣誉称号,有720多户农户荣获“都安县文明信用户”荣誉称号,累计发放“三农”信用贷款1000多万元。

  藤蔓间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晶莹剔透,葡萄架下农民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连日来,在龙湾乡各山葡萄种植基地,随处可看到当地群众正在采摘山葡萄,该乡山葡萄已丰产上市。近年来,龙湾乡坚持把发展山葡萄种植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管护水平等措施,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特色品牌。据估算,该乡今年1.2万亩山葡萄,产量达到25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尚三村山葡萄种植大户黄艳兰喜滋滋地说:“这土特产,外地老板非常喜欢。”

  保安乡河沌村72岁的唐双东老人深有感触。“近年来,村里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后,村庄清洁、卫生、干净,房间门窗得以打开,新鲜空气令人心情舒畅,我们老人也参加大扫除,体格不知不觉变得更结实了。”

  纳上屯,村前碧水潺湲,村后山林蓊郁,是一个绿树与小溪环抱的小村。整洁的道路两旁,盖着一座垃圾池;干净的房前屋后,分布着垃圾箱,写着“垃圾入内”、“注意环卫”八个字。村党支部书记韦仕富告诉笔者,屯里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并组织村民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栽上花草树木。

  都安县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时,注重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路、水、厕、房等重点问题做起,政府出资2000多万元,同时引导村民投资投劳,完成了200多个村屯的改水、改厕、改路任务,村民自觉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以前,一到晚上,大家不是打麻将就是喝酒猜码划拳;现在打麻将的人少了,酗酒的人少了,看电视学习的人多了,跳舞的人多了,不但锻炼了身体,家庭、邻里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大兴乡花康瑶族新村的一村民感叹村里发生的喜人变化。在村民活动广场,每逢傍晚,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便会自发组织起来,踏着节拍,跳起优美轻快的广场舞,成为村庄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下坳镇大旺村的覃正堂农村书屋里,不少村民正在认真翻阅书籍,阵阵书香让这个小屋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几年来,该县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实现了24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为农村书屋更新了图书,购置了桌椅,帮助书屋建章立制,通过农家书屋,全力打造群众致富“加油站”的文化服务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树绿、路平、地净、楼新……构成了下坳镇耀南村加文屯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村风貌。该屯20多户群众除了大力发展种养特色产业增收外,还主动接受县、乡开展的新型科技培训,青壮年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敢闯敢干,实现了从脑袋富到荷包涨的转变。屯里建起了文化长廊、娱乐场所、医疗卫生室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村民劳作之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令人神往。

  在生态文明村创建过程中,该县还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节日活动、庆典大会、红白理事会等各种村民集会,教育和引导男女老少告别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同时,积极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促进了文明生态村的和谐稳定。学文化、学科学、讲文明、讲友爱的风气正在瑶山大地形成,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正悄悄发生喜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