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新农村建设风景独好

紧扣旅游选点建设 提升素质培育产业

  日前,宜州市刘三姐乡马山塘屯获“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示范”和“广西特色旅游名村”荣誉称号。在这之前,马山塘屯还曾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特色村”等多个荣誉。该屯的发展是宜州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除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推进外,还紧盯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咬住发展乡村旅游目标不放松,精选建设了刘三姐乡马山塘屯、下枧屯和屏南乡合寨村等20多个新农村。据初步统计,2011年以来,该市已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坚持一手抓房屋改造、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等硬件建设,一手抓产业培育工作,实现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一年见成效,两年有发展,三年大发展”的目标。

  依托资源,精心选点。宜州市结合村屯的地理条件、产业基础、群众意愿、发展前景等各种因素,精心遴选试点。如结合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和交通便利等情况,在刘三姐乡马山塘、小龙、下枧和祥贝乡古文村罗村屯选点建设新农村;依托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的品牌优势,在屏南乡合寨村选点建设新农村,走出一条具有宜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如今,小龙村的农家乐餐馆、水上漂流、水果采摘等产业风生水起,发展成宜州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科学建设,凸显特色。宜州市按照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理念,科学规划建设,确保给群众带来最大实惠。充分发挥宜州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优势,把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列为重点旅游景点,建设完善“吃、住、玩”配套设施,使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相互促进。2010年,马山塘被定为该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共筹集近千万元资金,新建或改建了30户农家旅馆。目前,马山塘屯农家乐日可接待300人住宿和1000人就餐,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6000多元增加到10070元。

  产业助力,增强后劲。宜州市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农业生态观光游有机结合,在新农村试点村屯实施产业配套工程,并在农业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培育发展桑枝食用菌、特色养殖、瓜果种植等产业,使村民养殖的家禽能就近供应农家乐餐馆、种植的果蔬可供游客采摘,把新农村打造成集“新农村参观、瓜果采摘、吃农家饭、看民俗风情表演”为一体的多功能乡村旅游胜地。目前,宜州共有34个乡村休闲旅游点,从业人数近1000人。

  提升素质,整体发展。新农村建成后,宜州市大力实施“新农村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做文明人、创文明村”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每个新农村试点村屯建起“农家书屋”,开展“文明户”评选,并组织村民唱山歌、编彩调宣传文明生活,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新农村生活环境。同时,结合清洁乡村活动,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制订村规民约和管理制度,新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为乡村旅游发展夯实了基础。在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屏南乡合寨村,村民们制订《卫生公约》,成立了屯级卫生监管队、党员先锋队,督促群众做好清洁卫生;出台“十户联洁”制度,明确规定农户“门前三包”责任范围及内容,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周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