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县同安镇以前是个高山多的贫困山区乡镇,拥有丰富的冷泉等“冷资源”,但一直被“雪藏”。近年来,随着高速路的修建、国道的贯穿,镇里掀起了建设冷库、冷泉的热潮——
平乐县同安镇位于桂林市东南部,总面积137.15平方公里,总人口48000多人,辖13个村委,镇里不少村庄都在海拔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山上,山林茂密、水资源丰富。随着国道323线从镇中心贯穿而过,桂梧高速公路出口通道与镇里要道紧密相连,镇里北上桂林120公里,南下广州4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的便利给这个山区乡镇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由于生态环境好,尤其是辖区内的冷库、冷泉游泳池、冷水等“冷资源”丰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将这些“冷资源”打造成镇里的“热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同安人关心的问题。
不少村庄被高山围绕,良好的植被和生态是形成“冷资源”的重要原因。
1、数个冷库建成 促进万亩种植
近日,记者走进同安镇,只见一条高速路从镇旁边南北贯穿,国道323线也从镇中心穿过,国道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水田,田里种植着马蹄、蔬菜等作物,农民在田里忙碌着。
正在田里劳作的村民老莫告诉记者,他家只有两三亩水田,但一年四季都不荒,除了种植一点水稻保证吃饭,平时田里春天种生姜、秋天种植马蹄等经济作物,一年下来收入有好几万元。
“平时在市场卖点,也给冷库供货。”他说,镇里有几个冷库,主要是收购农副产品,村民种植的东西基本不愁卖。只要到了收获季节,各地的老板都会来拉货。这促进了当地农民种植积极性的提高。
不少村都有这样的清凉水井
就拿生姜种植来说,看到冷库建设成规模,收购有了保障,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更高了。当地农民摒弃以前的传统种植,改进技术,采取地膜栽培生姜,让生姜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益。特别是该镇仁塘村委榕塘自然村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学习科学技术,结合多年来的生姜种植经验,使该村生姜栽培水平、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又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姜种植。至2014年,全镇生姜种植面积达3500亩。
同时,由于今年雨水比较充足,加上技术进步,同安生姜个头大、品质好、产量高,平均达到了4000-5000斤/亩。按生姜收购价6元/斤进行计算,全镇种植生姜收入达8400多万元,仅生姜种植一项,就使全镇农民人均增收近1700元。
有了冷库,其他经济作物也得了发展。现在,全镇种植马蹄4000多亩、茨菰一万多亩、蔬菜数千亩,大水梨、月柿等产业也发展迅速。
记者来到镇里其中的一个冷库,只见几十个工人正在仓库里给马蹄装袋打包,他们说这些都是运往超市和出口的。
有了冷库的保障,镇里的生姜基本不愁销。
冷库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的公司于1999年5月动工建设,2000年10月份投入运行,是一家集蔬菜种植、加工、冷藏保鲜、批发销售于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固定员工259人,其中管理人员35人,技术人员10人,职工214人。公司目前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有4个农产品冷冻周转库。现在继续扩建生产场地,占地12亩,划分为农产品集散区、加工区、冷藏区等,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
她介绍说,平时公司除了收购当地的农副产品,还在雁山区等地拥有种植基地10250亩。经营的品种有柑桔、橙子、脆柿、马蹄、茨菰、西红柿、莲藕等各类无公害蔬菜水果,共60多个品种。公司对从农户手中收购回来的农副产品进行初加工,然后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分布的客户,并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不过,公司在发展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旺季的时候资金周转会遇到瓶颈,同时随着国外市场的拓展,场地也相对小了,所以现在他们正在扩建场地。
镇党委书记莫运珍说,确实,交通的便利让镇里的产业发展迅速,从2000年左右开始,冷库由产品收购部或集散中心,陆续发展成现在的冷库。目前全镇有两个较大的冷库公司,并有了自己的品牌,冷库的建成更加让农民种植吃了定心丸。同时冷库也带动了就业,一些中老年人忙时就在田地里种东西,闲时可以到冷库打工。
一些村在村口修建了冷泉泳池
2、“冷泉”“矿泉水(遭遇瓶颈
除了冷库,同安的其他冷资源也很丰富,那就是水。而冷水不但可以建冷泉泳池,还可以做矿泉水。但在开发“冷泉”和“矿泉水”的过程中,同安镇遭到了“瓶颈”。
莫运珍说,同安的不少村庄都在高山上,全县最高峰石榴界海拔1300多米。良好的植被让这里的水质非常好,而且经过检测是对身体好的弱碱性水。
“县城的人还经常来打水喝。”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同安水好早就声名远播,每到夏天一些县城或周边乡镇的人就会开着车来打水回去喝。还有人看中这个机会,甚至拉着整车的水到县城去卖,一桶几十斤的水可卖几块钱。
几年前,有老板看中了这里的水,投资五六百万元建成了一个矿泉水厂,取水全部是高山的弱碱水。由于经营等各种原因,这个厂的效益一般。
跟水厂一样,有人想到了利用冷水资源搞“冷泉”游泳池,早在2000年左右,大窝村的村民就搞起了冷泉泳池。
大窝村离镇政府10多公里,开车需半个小时,一路上都是盘山路。记者到了村口,只见一个大大的牌子写着“大窝冷泉泳池”几个字。
越往上走,坡越陡,村民们说这里最高海拔到1200多米。来到村里的最高处,记者看到这里的房子依山而建,站在房顶豁然开朗,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村里的水井边,记者看到水井里的水一直“咕咕”地往上冒出来,仿佛地里有一股强劲的水流在往外冲。尝一口井水,清凉无比,水井旁有几口大一点的水池,这是供村民和游客玩耍洗东西的。
“可惜了,原来的泳池已经荒废了。”村民告诉记者,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杨梅岭半山腰上的大窝冷泉游泳池即使在气温高达37℃ 的情况下,泉水仍然保持在20℃以下,曾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2000年5月,出席“世界再生能源会议”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来到大窝村考察参观,对大窝村的冷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随后,大窝村人充分利用本村山高荫凉、泉水清冽优质的特点,建起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冷泉游泳池,并以此为龙头,发展以观光、休闲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业,吸引了县内外众多的旅游团体。据了解,游泳池建成之后的几年,大窝村平均每月接待来客达5000多人,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一场大雪将村里的树木几乎全部压坏,没了树木,水就少了很多,冷泉泳池的水难以供应,加上交通不是很方便,来冷泉游泳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在同安镇,搞冷泉泳池的不止是大窝村。2012年,仁塘村委岩口自然村的岩口冷泉泳池也开业了,该泳池距离323国道3公里,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与323国道相连,交通方便,风景优美,沿路都是优美的花果林,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绿色。记者来到岩口冷泉,首先感受到的是透凉的自然山泉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满身的热汗和疲劳都自然消散。冷泉水源流动性好,设有三个附池和一个主泳池。附池较浅,适宜小孩游玩;主泳池长度达150米,宽65米,喜欢游泳的可以在此畅流,同时,还可以顺便品尝一下本地风味美食。
但是,由于该冷泉取水口流下来的水有一些沙子等原因,开业两年来,经营情况每况愈下,记者看到,虽然天气炎热,但几乎很少人来这里游玩。
冷库不但能帮销售产品,还能吸纳不少当地群众来工作。
3、“冷资源”如何打造成“热产业”
“新生事物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莫运珍表示,现在镇里的冷库已经运作得不错了,还是广西“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在建设资金方面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冷库的良好发展也保证和刺激了镇里经济作物的发展,并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格局。全镇3万亩水田的百分之八十已经利用起来种植各类经济作物。
看到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今年镇里已着手将另外的百分之二十水田也发展起来,进行土地流传,让农民的土地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家创业。
而同样作为“冷资源”的冷泉泳池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大窝村的冷泉游泳池,虽然现在人气已大不如前,但村民却充满了信心。村民们说,经过2008年的雪灾,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大家种树,现在村里又慢慢恢复了绿树成林的景象了。树多了,自然水土就保持得好,山上的泉水也陆续多了起来,冷泉泳池用水也可以保障了。
“为了村里的发展我们也花了大力气。”莫运珍表示,大窝村其实是只有20多户的小自然村。为了村里能继续发展旅游,今年政府投入加上村民筹资,一起投入了200多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3200米通往村委的水泥路,路面宽4.5米,一般的车辆可以正常出入,这样一来,到村里就方便多了。
看到路修好了,村民也在积极准备着要将村里的冷泉泳池接力搞下去,发展生态旅游。
平乐县同安镇岩口冷泉建成开放后,曾经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游玩,还建起了富有农家特色的餐厅。但现在面临发展瓶颈。
“为了开发好这些冷资源,一个点肯定不行,要多条腿走路。”镇里的干部说,同安不算大,但资源确实丰富,镇里也在积极挖掘一些资源,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家、探险家徐霞客曾游历至此,并留下“五马归槽”的美誉。著名的景点有8处,分别为:五马归槽、大塘春晓、雪莲盛开、大窝冷泉、大冲玉带、古榕幽洞、九板月夜、李家奇岩。位于乐界的古榕直径达5米多,高达45米,树冠的覆盖面达5亩多地,堪称广西之最,吸引了众多游客。位于古榕旁的一个岩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宽可容纳上千人聚会。
同安镇打算整合这些资源,形成点面结合,同时镇里还积极扶持寿星村等村搞生态旅游,规划也要搞冷泉。一些村甚至在路边规划好了游泳池,建立起了农家乐。发展的同时,村民也意识到了保护好生态的重要性,镇里近年来积极退耕还林、建沼气池,还成立了护渔协会等,他们认为,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镇里的冷资源一定会成为热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