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壮乡古城以文化与旅游为支撑发展绿色经济

当历史邂逅浪漫——美哉!

土司衙署

泮水生态公园

神秘湖泊引客来

5月18日,忻城薰衣草节期间,该县举办了“我们结婚吧”集体婚礼活动,图为两对新人在薰衣草中浪漫合影。

风情水街

庄园内的格桑花盛开

红水河风光

  啪!一声惊堂木,敲起案桌上细碎的烟尘,莫老爷升堂审案——在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忻城莫土司衙门里,一场“古代剧”正在上演,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这里千百年前的历史。穿过土司衙门前的青石板古道,两旁壮锦作坊里,织布机咔咔作响的古老韵律渐行渐远。

  3公里外的县郊,薰衣草庄园里飘扬着轻快的爵士乐,香槟、彩带、气球将这里装点成浪漫的婚礼party。薰衣草的紫海洋里,一对新人手牵手,接受着亲朋好友的祝福,清风拂面,一袭洁白的婚纱随风舞动,与薰衣草的浓香交织成幸福的气息。

  这就是5月的忻城,古老的壮族文化与现代“爱情物语”在这里交汇,吸引着来自八方的宾客。绿色、生态、民俗在这个小县城里彰显着从未有过的光彩,渐渐成为当地经济的主旋律。

  决 策 美丽忻城、浪漫古城建设拉开序幕

  “这是鼠尾草、这是格桑花、这是薰衣草,宝宝你闻闻看香不香。”5月17日,2014年“中国旅游日”广西分会场暨2014广西美丽乡村游·忻城薰衣草节在忻城拉开序幕,柳州市民廖容臻一家特意前来踏青,5岁的儿子骑在他脖子上拍手欢笑,他拉着妻子的手走在3000亩连片种植的熏衣草园里。一条大路蜿蜒曲折地分开绿油油的草坪,小山丘上的风车、摇椅点缀着庄园里的欧陆风情。道路两旁,薰衣草,冰岛虞美人花、鼠尾草、红豆杉、红枫、香樟、木棉等各色植物交错辉映,像是在一块巨大的绿色画布上涂抹着缤纷色彩。熏衣草园里有情侣在这里牵手漫步、有的一家十几口在这里欢聚拍照,大家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芬芳宁静,寻觅属于自己的“绿野仙踪”。

  “过去的忻城可没这么浪漫。”该县县委书记谢大研说,多年来,忻城旅游主打“土司品牌”,重点推荐莫土司衙门和壮族文化,可北有“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南有奇石文化名城合山,周边还有“三江侗寨”、“象州温泉”、“金秀瑶都”这些广西旅游版图上的“明珠”——山窝窝里的忻城“莫老爷”知名度明显不足。忻城旅游多年陷入不愠不火的尴尬。

  其实,忻城县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厚重的壮族文化,一条蜿蜒曲折的红水河与县城擦肩,河面在这里变得开阔、流速变缓,喀斯特地貌使河水呈现翡翠般的绿色,两岸青山环绕翠竹成林,景色与桂林漓江有异曲同工之妙;珍珠糯玉米、乳鸽酒等土特产早已名声在外,本地金银花更是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外,神秘湖、莫曼壮锦源等旅游资源也早经央视等媒体多次报道。按照该县旅游局局长刘莉的话,忻城旅游是有着“模特的身材”却没有“模特的待遇”。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党迅速掀起了“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的思想热潮,特别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给忻城县党委政府打了一针“强心剂”下定决心科学规划,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城建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五大战略,其中生态、农业、旅游是绿色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富民强县的核心工程。

  然而,国家级贫困县搞旅游开发,谈何容易!为此,忻城县勒紧“裤腰带”,五年来没有兴建一座楼堂馆所,三公经费逐年减少;通过认真开展“三万”(万名干部进村、万名农民进城、万名党员进社区)活动,将工作重心放在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上。

  3年来,忻城县农业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1.3%,农民年均增收13.9%,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亿元,旅游开发招商引资3.7亿元。农业发展,农民富足为发展旅游业夯实了基础。

  收 获 绿色经济富了群众、乐了游客

  “柜上的金银花和乳鸽酒卖完了,老韦,你还不快去仓库扛。”5月18日,在忻城县芝州二路的土特产店里,老板娘蓝月芬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嘱咐丈夫赶快补货。今年“五一”至今,可忙坏了蓝月芬夫妻俩,由于政府和旅游公司大力宣传,短线游、自驾游游客数量暴增,店里的糯玉米、金银花、乳鸽酒等多次卖到断货,夫妻俩赚得盆满钵满。

  与蓝月芬一样高兴的还有马泗乡农民蓝尚武,他家“专供”蓝月芬小店的1100公斤玉米早就卖完了,还向同村村民“倒”了500多公斤。“今年地里有赚头,要是再‘倒’500公斤,收入就翻了一倍咯。”蓝尚武高兴地算着账。

  与打“小算盘”的蓝尚武不同,多年在外打拼的大塘镇寨南村三寨屯农民杨世铁,去年就带着3000多万元回乡创业,在村里搞起了农家乐。三寨屯地处国道、有山有水,生态环境宜人,老杨的“大塘三寨屯生态宜居旅游名村”,打的就是“生态牌”。目前,已经建好生态农庄、哈密瓜基地、桑树产业和“绿色猪”生态养殖场,产品供不应求。老杨介绍,公司聘用的全是村里的父老乡亲,“工资”按天算。春节至今,老杨已经支付村民劳务费200多万元,使这个600多人的小村庄,人均增收3300多元。有人问老杨:“投入这么多钱,游客不来不怕打水漂?”精明的老杨笑呵呵地回答:“搞农业旅游,光是卖农产品都不会亏,县里旅游发展思路很对头,看着吧,稳赚!”

  在该县城关镇,150多户村民靠发展桑蚕、玉米、金银花等绿色生态产业收入翻番;在遂意乡,6户村民养殖黑山羊、竹鼠、野山鸡成为国内某大型餐饮企业的“专供”;果遂乡花红村老街屯罗万先养殖乳鸽近1万对,年纯收入10多万元;红渡镇红水河沿岸村民建起了鲟龙鱼养殖基地;欧洞乡村民养殖松子鸡2万只,年收入50万元……一个个农家乐乐农家,一个个绿色品牌撑起了乡村里的“小微”经济。据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忻城共接待游客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5%和19.3%。“五一”该县游客达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至今增长225%。旅游业带动下,当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6家,农民成员409人,带动达8000余人致富。仅“薰衣草庄园”旅游项目就带动周边乡村食宿、农业观光、婚纱摄影基地、影视拍摄基地、薰衣草深加工、特色经济苗木种植园和香草集市等40多个农村“小微”项目建设,增加就业人数500多人。

  该县县长李朝晖说:“以旅游业带动农业等相关特色产业发展,见效快,辐射面广,就像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油彩,会迅速渲染出斑斓的色彩。”

  展 望 广西旅游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拨动历史的琴弦,聆听现代的旋律。”这是忻城县旅游发展的方向。

  在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打造“桂中旅游圈”的概念。今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和来宾市旅游规划都为忻城县科学发展旅游业指明了方向。“旅游圈不但要吸引客人,还要留住客人。”李朝晖说,以“柳-来-河”(柳州、来宾、河池)为中心的桂中旅游圈,北有瑶都金秀、民俗三江,东有武宣百崖大峡谷、象州温泉,中有龙城柳州,西有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忻城刚好在这些旅游点的中心,能够把这些旅游链条“串”起来,使桂中旅游圈“磁力”大增,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既要有通盘的考量也要有细节的部署。今年年初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忻城县聘请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为旅游产业发展会诊把脉;聘请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对红水河生态旅游景区、薰衣草庄园按5A、4A级旅游景区进行规划。为强化组织保障,该县专门成立了忻城县旅游工作指挥部,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并在来宾率先成立了县级旅游投资公司。

  去年,该县实施了莫土司衙署景区软硬件提升工程,投资50多万元在莫土司衙署内设置静态雕像,启动建设土司国际广场。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莫曼壮锦源建设。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神秘湖景区并启动了红水河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预计今年,全县将吸引游客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亿元以上。

  按照规划,到2016年,忻城将与宜州牵手,进一步挖掘“刘三姐”文化内涵,与合山市、马山县共同开发红水河景区,并融入到“桂中旅游圈”,成为其重要的一环。届时无论是追索文化、休闲度假,还是浪漫婚礼,在美丽忻城都能感受到历史与浪漫的和谐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