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紧随民意风向标 服务群众更贴心

  “真没想到我的‘微心愿’刚贴上墙没几天,社区今天就把一辆电动助力残疾车送来了。”5月6日,家住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荷城社区的杨彩弟感激地说。杨彩弟是一位伤残退伍军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企业工作,1998年因企业改制下岗后,平日就靠民政补助金过日子。前不久,自己多年来赖以出行的电动助力残疾车彻底报废了,出行成了大难题。于是,他把困难反映到了社区的“微心愿”墙上。

  在港北区,实现“微心愿”的不止杨彩弟一个人。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港北区18个社区收集到“微心愿”2351个,实现986个。港北区委书记徐育东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当先锋’活动,把民意作为风向标,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群众实现私人定制的梦想,把为民服务做得更贴心。”

  建一个平台 百姓实现“私人定制”

  居民有什么心愿,需要政府做些什么……每个居民有着自己不同的希望。以前没有合适的方式让大家说出来,如今港北区贵城街道荷城、港宁等社区,别出心裁地辟出一面“微心愿”墙,为群众“私人定制”梦想提供了一个平台。

  记者在荷城社区的“微心愿”墙看到,上面满满地贴着居民的“微心愿”,分扶贫帮困、便民利民、精神生活、治安稳定、环境保护等7大类。“微心愿”所提的事很琐碎,但真实地反映了群众的迫切需求:“夫妻下岗,在路边摆摊,经济收入低,快过年了,想要些花生油和大米”“本人患糖尿病住院,家庭收入低,医疗费用高,想得到政府的帮助”“孩子上学,想换一床新棉被”……

  港北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当先锋”活动的具体做法是:由群众把自己的心愿反映到社区,再由在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所在社区的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帮助群众实现心愿。

  做一份“菜单”

  党员认领群众“微心愿”

  今年,港北区完成了在职党员个人信息摸底排查工作,逐一登记在职党员个人姓名住址、兴趣特长、服务意愿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单位在职党员信息库,同时开具报到联系卡,党员到社区报到并认领群众的“微心愿”。

  县东社区城里巷几年未解决的化粪池渗漏问题,近日得到圆满解决。居民何量融说,化粪池渗漏时粪水横流、恶臭难闻,必须垫起砖块才能通行,居住在此的8户居民苦不堪言。社区支书邓林生告诉记者,接到城里巷居民的“微心愿”后,社区通过街道党工委和司法、工商等部门,找到化粪池所属小区的主管部门,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

  荷城社区书记彭肖华说,我们采取上门走访、张贴公告、发放群众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本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梳理分类,形成“微心愿”服务菜单。

  造一张卡片

  实现与否群众评判

  “门前这条路修好之后,下雨天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泡到房子里了。”家住石羊塘社区石羊塘东路的谭悦义大爷,高兴地在自己的“微心愿”评价卡上填了个“优”。

  石羊塘社区是港北区一个老社区,部分街巷年久失修,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不便。谭大爷带着大伙的心愿,把问题反映到社区“微心愿”墙上,社区居委会把居民的心愿反映到区市政部门,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微心愿”不但上墙,港北区还对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及解决时限,并由服务对象对服务成果、质量进行评价、打分。港北区区长韦庆强说:“开展该活动的目的,就是转变干部作风,发挥党员‘八小时’之外的作用,增强党员干部‘工作在机关、生活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服务意识,同时带动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建立起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