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巧打“金钥匙” 快解民心结

  一条1.2公里的通屯路,原来是疏通项目建设“肠梗阻”的关键节点;一次不惧揭短亮丑的公平裁定,为持续20年的信访画上圆满句号。

  马山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让群众满意”为标准,聚焦“四风”着重解决民生和发展问题,找到了打开群众心结的“金钥匙”。

  路通心顺

  项目“肠梗阻”疏通

  4月1日,停滞近两年的马山县城西综合交易市场终于开工建设。“490亩的征地任务,已完成了大半,全都是最近这两三个月签下的。”白山镇人大主席陆家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来,马山县一直没有专业的建材市场,当地群众建房、装修时只能通过当地为数不多的代购点或驱车100多公里到南宁市区的建材市场购买。同时,狭小的农贸市场已无法满足全县50多万居民的消费需求,“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成为食品安全和城镇交通环境的一大隐患。2012年,该县在白山镇规划了占地近500亩的城西综合交易市场,将汇集建材、果蔬、数码、被服、美食等,是该县近年来立项实施的最大一个项目。

  然而,启动近两年,该项目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卡壳”,对于政府承诺的补偿政策,当地群众疑心重重。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城西综合交易市场项目成为考验马山县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检验场”。近百名党员干部分为3个大组,采取“白加黑”“5+2”的工作方法进村入户征求意见,认真倾听被征地群众的诉求。

  “政府把项目前景‘吹’得那么响,眼前的行路难却没有得到解决,叫我们怎么相信政府?”合群村琴屯农民陈景耀说出了被征地群众的心里话——位于市场项目一侧的合群社区甘常路口-镇中心小学-合群初中路口路段多年失修,路面损坏严重,加上没有路灯,群众及师生通行非常困难。

  了解这一情况后,白山镇党委、政府特事特办,以最快的速度立项、评审、争取资金、实施规划,短短一个月时间,便建成一条全长1.2公里、宽3.5米配套有路灯的水泥路。

  此外,不少群众在与干部谈心时表示,担心政府补偿的“三产用地”位置太偏,影响生产生活。为了打消群众的疑虑,拆迁工作组带着村民们到项目现场,划拨商业价值较高的地块给村民建设商铺和门面。

  “路通了,心顺了。”安马屯村民黄云欢高兴地说,“政府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也不给政府出难题。”

  目前,该项目计划增收的490亩土地中,已有470多亩顺利丈量,其中330多亩已签订征地协议。

  政府部门“自打板子”

  二十载信访一朝解决

  “终于等到了公平的裁定,政府部门主动承担责任,20年也不算晚!”近日,白山镇合群乡造华村的蓝家生、韦玉华等22位村民陆续领到了拖欠近20年的工程欠款。政府部门“自打板子”,主动承担责任的行为,让蓝家生倍感欣慰。

  镜头回放至1995年初,造华村委争取到民工建勤性质的道路建设扶贫项目,建设一条全长9.6公里的通村公路,国家每公里补助资金两万元,其余依靠村民投工投劳。当地村民对这一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不仅主动配合村委开展公路扩大土地征用置换,蓝家生等22位村民还自掏腰包购买物资,人均垫资多则上万元,少则上千元。经过一年多的奋战,造华公路终于竣工通车,结束了该村没有公路的历史,也解决了相邻4个自然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按照扶贫政策,该工程应得到19.2万元的补贴,然而该村仅从县交通局领到2.5万元现金及炸药、油钻等工程物资,大部分工程款迟迟没有下拨,村民们垫付的费用无法结算。

  22位村民垫付的运输费、沙石材料费等近5万元谁来承担?蓝家生等人开始了漫长的信访诉求。找县交通局,却被告知由于该公路建设未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无法上报验收,自然也拿不到拨款;找村委,村委说资金不足,没钱可付;找乡镇,乡镇政府表示当初只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县政府则责令相关单位调查处理……年复一年,欠款始终没有着落。

  转机终于出现在今年2月。马山县党委、政府把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造华公路拖欠村民运输费的信访问题被列为立行立改项目之一。当蓝家生等人再次上访,县委书记李兵亲自接访并指示:事关群众利益,务必引起重视,要求白山镇调查清楚并作出处理意见。

  为妥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白山镇按照责任共担原则予以处理,即由白山镇政府及马山县交通运输局各承担50%责任,共同分担偿还欠款。历时20多年的难题一朝得解,村民们纷纷表示,不仅拿回应得的利益,还赢得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