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制度化塑造服务型政府

包村联户全覆盖 服务质量代表评

  “春节刚过,镇干部隔三岔五地进村,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免费桑苗,还联系了修路所需水泥。”3月18日,忻城县红渡镇弄怀屯村民潘瑞芬感慨道,由于地处大山,多年不见干部到村里来,这次不仅来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难得的是交了朋友,有困难随时可以找人帮忙。

  老潘的感受源于忻城今年初出台的包村联户全覆盖制度。该县县委书记谢大研介绍,为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忻城县用制度保证包村联户两个全覆盖——即县处级领导联系帮扶覆盖全县所有自然屯;机关干部联系帮扶覆盖全县所有农户。制度规定,这项工作纳入考核,由县督考局监督,真正做到“群众的事有人管、话有人听”。据统计,春节长假后至今,该县共计4000多名干部分3批次深入农村“包村联户”,帮扶群众。

  所有村都有领导包,所有户都有干部联系,那么服务质量如何?

  “服务质量也有制度保障。”县长李朝晖释疑,忻城实行了人大代表和党代表评议科级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两评”机制。一改以往县委领导评议干部的形式,交由广泛联系群众的人大代表和党代表来评议。创新评议制度后,服务质量纳入评议指标,倒逼各职能部门增强服务意识。

  “两评”制度倒逼,忻城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幅提升。

  古蓬镇下敢屯比较偏远,行路难题多年未解决,申请修路项目并非易事,得向镇政府到县政府逐级申请,审批程序漫长。2月初,屯长蓝启先向联系该村的县机关后勤中心主任韦锦春反映难题。回来后,韦锦春马上召开班子会研究帮助解决对策,协调相关帮扶办法。两天后,60吨水泥连同审批表一起送到下敢屯,边卸货边审批。

  各职能部门也将审批办事的窗口前移到乡镇村屯。2月底县交警大队20多名民警分赴各乡镇,在集市上“摆摊办公”为群众办理业务;县人社局将就业招聘会开到乡村社区,在20多个劳务输出大村开展就业培训。

  截至目前,该县收集到群众的意见、建议700多件。共计为群众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12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为民办实事553件,增长11.3%。

  2月19日,在县人大会上,190名人大代表对全县45个政府工作部门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民意测评,且现场进行不记名投票,当场宣布得票情况,不胜任票达到50%的将给予免职。虽然当天并没有人因此免职,但一位得票率接近下限的领导表示:“压力巨大!必须向先进看齐,创新方法,提升服务质量了。”

  ■短评

  用制度“逼”出好服务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理应长期坚持,不容丝毫懈怠。然而,群众路线要想实现长效化,离不开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的制度化设计。

  忻城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设计了包村联户全覆盖制度以及人大代表、党代表评议领导干部的“两评”制度,首先将领导干部“逼”到服务一线,确保无盲点;然后,一改以往由少数领导评议领导干部的做法,让广泛联系群众的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公开评议,给领导干部服务质量打分,“逼”其提升服务质量。

  此种制度设计,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纳入制度框架之内,将政府打造成服务型政府,有利于避免服务群众成为“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