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同样难以避免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波及。作为矿业和蔗糖业大县,受到有色金属市场继续严重萎缩以及蔗糖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上档进位?在过去的一年里,罗城县按照河池市委“八新”要求和本县“强势推进,跨越发展”的总基调,以办好30周年县庆为总目标,以“三个活动年”为抓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稳步推进“五大工程”。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全县经济实现了恢复增长,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果。越是条件艰难,越是彰显成绩弥足珍贵。
有“整”有“扶”调结构,做大增量实现提质
一手关停一手扶持,实施环境倒逼机制。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涉重金属企业,要么关闭整合,要么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
依法关闭涉重金属企业8家,把全县22家有色金属企业整合为5家。争取到工业项目专项扶持资金3067.5万元,同比增长183.83%,罗城制糖、天龙泉酒业、科潮基业、中天领御、一洞锡矿等重点企业通过技改扩建实现了增量提质发展,罗城制糖公司率先通过自治区级清洁生产审核。开工建设年产100万吨水煤浆项目,将成为广西目前最大的煤炭深加工和河池市最大的节能减排环保项目。
“酒水”(酿酒、优质饮用水)产业实现飞速发展,产值分别增长120%、42.8%。城东工业区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力扶持“纳翁”、“九千万”品牌天然山泉水做强做大,引进“康之源”山泉水、新加坡妍峰集团“水生活”生态园等项目。通过做好“水”文章,打响“水”品牌,在康之源山泉水开发上市之后,全县天然山泉水产业产能预计155万吨/年,年产值可达15亿元。天龙泉酒业品牌知名度快速攀升,日生产能力从10吨提升到30吨。
“三农”工作稳中提质,突出发展“一根甘蔗、一株毛葡萄、一棵核桃”三大产业,狠抓桑叶、茶叶、烟叶、红薯叶“四张叶子”等农业优势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稳定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该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连续1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92万亩,总产量11.33万吨。河池市唯一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落户该县。推行特早熟、特晚熟、特优质,错季生产、错峰上市、错位发展“三特三错”农业发展新模式,增量提质特色优势农业。
把糖蔗、毛葡萄、核桃放在突出位置,实现糖蔗种植面积达21万亩,排全市第二;毛葡萄面积达6.7万亩;核桃面积达2.65万亩。
抓好4张“小叶子”,为农民带来近3亿元的大收获:全县蚕农养蚕17万张,鲜茧产量15万担,产值超过2.7亿元;茶叶发展到0.35万亩;种植烤烟面积0.72万亩,烟农种烟收入达487万元;种植高淀粉红薯1.1万亩,农民种薯收入达600多万元。
投入1亿多元改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5个,解决2.4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通过“一折通”发放各类惠农强农补贴4376万元。林下经济面积达88.26万亩,产值1.48亿元,排全市第一。
提升文化软实力,唱响仫佬民俗“大戏”
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县紧紧抓住民族品牌,唱响民俗“大戏”,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罗城非常重视仫佬族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通过多年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罗城县确定了65项第一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仫佬族走坡节、煤砂罐等10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仫佬族古歌、仫佬族刺绣技艺、仫佬族舞草龙、仫佬族煤砂罐制作工艺、仫佬族走坡节、仫佬族婚俗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仫佬族依饭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遗”保护名录。去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依饭文化节,向世界充分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仫佬族民族文化。完成仫佬剧《玉笛情缘》的复排和改编,该剧剧本荣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金奖,也提升了仫佬族品牌文化的含金量。
“山水为媒、文化为魂、民生为本”,是罗城县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去年,该县继续实施“十大民族文化工程”和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程,扎实推进23个民族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完成2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县,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率先成为全国典范。于成龙廉政文化基地被命名为“全区廉政教育基地”。罗城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并获国家地质公园。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完成《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旅游发展优惠政策。2013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9.92%和30.86%。
提升城乡建设品位,仫佬处处展新颜。去年,该县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纲要、7个乡镇总体规划、2个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95个村屯规划和8个城市市政、管网、绿化等专项规划编制。大力实施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美丽罗城·清洁乡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乡村环境卫生和面貌明显改善。
各项事业阔步前行,社会管理不断创新
狠抓开发扶贫攻坚,年内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5万人以上。建立到户扶贫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创建产业扶贫示范典型,培育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坚持以毛葡萄、核桃产业扶贫为主,扶持更多贫困群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开展核桃产业发展“54321”帮扶活动。扩大“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覆盖面,扶持3000多户贫困户种植毛葡萄,大力抓好毛葡萄连片种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协调引进项目311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万件。筹集资金8000多万元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50多个,开工建设5个易地搬迁工程。组织引导贫困群众转移就业3088人,增加收入4000多万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90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大清查大整治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完成造林4.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03%,超过全区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建设农村沼气池680座。投入380万元治理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推进清洁生产,开展千家百户和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河流、城镇饮用水源和饮用水水质均达标。
强化财税金融管理,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68%。扎实推进财源建设和“营改增”工作,强化财税征管。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证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支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3.07%,其中民生支出占62.9%。推动“银企合作”,全县金融机构发放各项贷款24.85亿元,增长36.16%,有效提升了金融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和力度。
深化改革开放合作,招商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实际到位资金15.25亿元。该县先后成功接待“闽商河池行”、“侨商河池行”进罗城招商引资和“两岸四地”书画摄影家走进罗城宣传罗城活动。实施小分队招商战略,组队参加“清华大学企业总裁班南宁行”等招商推介活动。在第十届东盟博览会上,成功签订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怡景旅游开发等2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全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含续建)26个,总投资22.67亿元。编制完成《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罗城实施规划》,配合开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河池实施方案》,力争该县更多项目列入整体规划盘子。
强力发展社会事业,10项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78.4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8%,筹集3200多万元建设学校基础设施项目45个,基本实现1乡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出台教育奖励激励机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2.5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9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80人。筹资7800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成功举办全国首届仫佬医药发展论坛,出版《仫佬医药》和《仫佬医药论文集》。新农合参合率达99%,建成并启用全市第一个市级新农合一卡通网络直报平台。河池市推广该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经验,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乡低保工作部门联合协查机制。顺利通过2011年至2012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8年处于正常值范围,成为全区、全市工作亮点。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1683套。新建村级水泥路18条95.5公里、屯级路88条131.2公里。开通城乡公交车,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大力推进“平安罗城”、“法治罗城”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抓好关闭的有色金属企业维稳工作,妥善处置国企改制等遗留问题。实行农村社会治安“1+2+n”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打盗抢、保民安”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扎实做好社区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成为河池市首例。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努力解决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化政务公开,推行网络问政和政务服务建设。在全市率先推行OA办公系统,实行政府常务会议无纸化,全县性会议比上年减少31.4%,节约开支16.4万元。建立“县长企业接待日”制度,开展“阳光政府建设年”和“政府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完善各类制度和管理办法56项,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巩固深化县级党政领导廉洁履职社会监督工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04项,政务办件量排全市第一,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率99.98%。
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罗城县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增长质量效益提升了,结构优化了,环境和谐了,为该县调结构、促改革、强后劲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来之不易的成绩凝聚着广大罗城县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汇集了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年产100万吨水煤浆项目开工。
成功举办中国·罗城第二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