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促农增收

农业总产值达3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97元

  右江区讯(通讯员 黄程桂 李永华)2013年来,右江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注重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稳抓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农村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34.4亿元,同比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97元,同比增长14%, 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绩喜人。

  守红线,稳增粮。该区围绕“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要求,紧守耕地红线,咬定钱粮双增目标,通过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激发产粮积极性等措施,粮食总产量连创4年新高,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7.2万亩,其中推广超级稻9万亩,总产量达8.04万吨,实现产值2.1亿元,有力确保粮食生产稳中有增。

  调结构,促升级。该区紧紧围绕促农增收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巩固、提升优势支柱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支柱产业及特色产业抓得有声有色,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97元,同比增长5.8﹪。一是甘蔗生产大大增长。通过良种推广、新技术推广及完善服务等措施,大力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全年完成甘蔗种植38.4万亩,榨季进厂原料蔗达148.3万吨,产值达7.8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农民人均售蔗收入5297元;二是果菜生产取得新成绩。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完成水果种植面积34.9万亩,总产量达15.9万吨,实现产值4.6亿元。巩固万亩常年蔬菜基地,完成蔬菜种植1万亩,总产量达4.9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三是林下养鸡有新突破。强力推进和开发传统特色养殖业。完成林下养鸡示范小区建设22个,新增年出栏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52户,肉鸡累计出栏2308万羽,实现产值6.9亿元。四是特色养殖有新作为。大力发展黄沙鳖、野猪、娃娃鱼等特色养殖,实施“田七回家”工程,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带动农民增收。

  增投入,牢基础。该区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大会战”,不断加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深入开展“村村通”水泥路大会战,投入14465万元,完成“村村通”水泥路20条193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投资1622万元,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投入11383万元,完成2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投资9525万元,实施农业综合项目建设,有效地巩固农业生产;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00户,解决贫困农户居住条件。

  强规模,引龙头。该区在坚持和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充分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引进了代代好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达1亿元,建设冷链仓储物流一体化项目。培育和建立了鸿瑞养殖、岑丰穿心莲种植、少坡田七种植、宝辉养猪、红智果蔬等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区已完成土地流转10500亩,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3家,其中有5家已被认证为百色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研究制定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奖励扶持办法,为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及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抓生态,美环境。该区以“美丽右江·清洁乡村”为契机,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专项行动,建立清洁乡村长效机制,确保乡村整洁、环境优美,有力构建农村生态文明。该区共举办群众素质培训班1425期,受训群众达128335人次;落实保洁员449个村屯;新建垃圾池506座、垃圾焚烧炉297座,配备垃圾桶(箱)2388个;投入人力258835人;配备垃圾清运车、手推车786辆,投入机械4282辆,清理陈年垃圾24961吨,清理沟渠河道495千米,收集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46吨。大力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活动,高速公路两侧一公里范围内可视面坡造林500亩、全民义务植树93万株、10 个村屯绿化52亩、完成竹子造林 5065亩、油茶造林2000亩、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任务1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