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蒙山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农村保洁模式、经费集资形式、垃圾处理方式“三大问题”的新招数,破难题,助推美丽乡村。
创新保洁模式,环境清洁有保证
每天早上7点起,西河镇水秀村李森雄、覃庆林2名保洁员驾驶着一辆“美丽水秀·清洁乡村”环卫车(“山地王”拖拉机)从水秀村屯冷组出发,绕水秀村一圈,挨家挨户地上门收集垃圾。环卫车所到之处,村民都闻声而动,主动将垃圾从家中带出来投放到环卫车箱里,保洁员驾着环卫车将垃圾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完成这一例行“科目”后,环卫车投入到经营生产中,经营所得作为保洁员的收入补充。这就是西河镇水秀村采取“以车养车”的保洁模式,实现了水秀村人能像城里一样有专人上门收集垃圾、破解“垃圾围村”难题,保持了村容整洁的“美丽梦”。
清洁乡村活动以来,为了落实农村长效清洁机制,蒙山县各村在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集思广益,探索出适合各地的灵活、有效的保洁模式,实现了村庄长效保洁。文圩镇河村村建立“一队两会”(清洁卫生巡逻队、清洁卫生监督理事会和村民保洁协会),实现了村民自治保洁,在全县进行推广;西河镇壬山、龙蟠等村聘请“专职保洁员”进行保洁;西河镇安富村青子组采取“包干”式,组里只需从公益林补贴中提取2000元补助给保洁员,保洁员负责全年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汉豪乡全乡推广“家庭小组,联户联包”模式,各家各户相互监督保证清洁卫生等。文圩镇还成立了老年清洁协会,蒙山镇甘棠村、文圩镇河村热心老人担任“义务保洁员”,直接参与公共环境的清洁行动,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新筹资形式,保洁经费有保障
“基本人人捐,人人自愿,没有谁不愿捐的,捐的钱有20元的,10元的,家庭人口少的,捐4元、5元的也有。”新圩镇壮村的一位群众说。
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新圩镇壮村群众认为,“以捐代收”的形式收取保洁费效果较好。该村保洁理事会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在村头的小卖店设立了清洁乡村活动“功德箱”,村民把捐款投入箱里后,自己到店里的“功德本”上登记捐款数量,所捐上的款由保洁理事会设立专门账户进行管理,收支情况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筹集保洁费积极性更高了,收上的保洁费更多了,有一位村民一次捐了5000元。新圩镇壮村有了保洁费,村了聘请了保洁员,垃圾有人清了,臭水沟有人理了,如今的壮村一派净美的画面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确保收上保洁费,西河镇水秀村建立了《水秀村生活垃圾清运费征收管理办法》、《水秀村生活垃圾清运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村清洁理事会和监督小组。通过农户出一点、企业助一点、干部捐一点的方式,多形式筹措资金。农户按照每人每年5元钱收取垃圾清运费,商铺每年每间100元。此外,还有文圩镇河村的“按月缴交”式,每人每月2元,全村95%以上的村民及时上交了保洁费,保证了按月发放3名保洁员1800元的工钱;西河镇安富村青子组、文圩镇木护村采取“集体经济收入提取”式,从村集体公益林的补贴中落实了保洁费;西河镇壬山村的“一次性交足”式,新圩镇双垌村实行“缴+捐”式等。至十月底,全县有51个村收取了保洁经费,为开展乡村保洁提供了保障。
新圩镇双垌村委主任冯兆国说,我们村一季度收上保洁费2500多元,用于每月支付保洁员工资600元,镇里派车运走垃圾每车补助40元,一个月拉4-5次,共支出200元,还有结余。
创新处理方式,农村垃圾有消化
远离黄村镇政府驻地的地处大山深处的道冲村,山多地少,居住分散,不利于群众集中收集处理垃圾,集思广益,实行“一户一锅”式焚烧处理垃圾,就是每家每户经过简单分类垃圾后,将不能回收的垃圾,利用旧锅头焚烧垃圾,“化整为零”式地实现了垃圾就地消化。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如何合理处理农村垃圾是蒙山县乡村迫切需要解决难的问题,为此,该乡乡村发挥民智、民力,结合各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口分布等不同特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方式方法。如西河镇壬山村采取“零存整取”式,农户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桶后,清运车逢1、4、7日就统一运送到县填埋场处理;地处山区陈塘镇的朝垌村等5个村实行“焚烧炉”式处理垃圾,实现垃圾不出村;夏宜瑶族乡高雷村采取“出售+堆肥(沤肥)+焚烧+填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化整为“零”。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垃圾收集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蒙山县还选取古定、河村、新开、道冲等8个梧州市领导挂点、市直单位联系村点,试点推行农村垃圾“三分类六处理”科学处理模式。即对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建筑垃圾“三分类”,分别采取售(卖)、填(埋)、焚(烧)、堆(肥)、沤(肥)、封(存)的“六处理”。目前,8个试点村各建一个大容量公共沼气池,公共场所配备6套(每套4个)垃圾分类收集桶,每户配一套(2个)垃圾分类收集桶,每村建一个水泥混凝土有害垃圾处置箱,每村制作一套分类收集处理流程图,在稳步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