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践与启示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就是将居住在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居住环境,尽快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并对他们进行产业扶持和科技培训,为他们彻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这是打好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忻城县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分散居住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大石山里。如何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致富的目标,是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重大现实课题。忻城县从2011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开发项目以来,已把1044户4869人从大石山搬到近城、近水、便于生活和发展的地方,在“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上初见效果。同时,也在如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开发上形成了几点经验。

  其一,积极探索,在搬迁模式上创特色。从各地的实践看,土地问题是易地搬迁安置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忻城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开发项目首先就要破除土地瓶颈的制约。在这方面,忻城县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石漠化治理和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大石山贫困地区生态扶贫开发“无土安置”新模式,充分发挥县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将贫困山区特别是“三不通”山区群众易地搬迁到城镇,让“村民”变为“市民”,为他们就地从事加工、运输、商贸服务或外出打工创造条件,使短期里搬迁群众的收入明显提高。

  其二,以人为本,在让群众积极参与上下功夫。群众既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的主体。为此,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决策的依据,让搬迁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在项目前期,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群众意见,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最大限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多形式的宣传,按照“一公开、两参与、一测评”的要求,对搬迁原则、搬迁对象、补助标准、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建设要求等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让他们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搬迁方式,讨论确定分配方案。

  其三,统筹协调,在资金整合上出实招。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忻城县整合农村项目资源,采取“群众自筹、项目整合、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县扶贫、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公路通达工程等项目资金,并协调各部门,把乡村道路、产业开发、贫困户建房、村村通工程等项目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优先将项目整合安排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点,增大了对移民群众的扶持力度。

  其四,优化服务,在安居乐业上求实效。“移得出、搬得进”,这只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第一步,关键的一步是“稳得住、能致富”。为此,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忻城县十分注重搬迁区后续产业健康发展,配套出台了“两不变”、“三优先”、“四减免”系列政策措施。“两不变”,即移民搬迁后,原居住地山林经营权、已享受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不变,原承包土地经营权不变。“三优先”,即优先安排就业、优先安排子女入学、优先享受民政低保。“四减免”,即免交建房有关办证手续费等费用、免交户籍迁移手续费和办证费,免交子女就读转学和借读费用,入住廉租房的群众减免年租费。同时,实施技术培训服务与推荐就业相结合,在提高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作者为忻城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