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区]让桂林“北大门”升级换代

——看叠彩区如何在保护漓江中建设城北滨江区

    有桂林“北大门”之称的叠彩区,因占据漓江的上风上水,发展曾受环保“钳制”。而今,正在建设的贵广高铁和扩能改造的湘桂铁路在辖区交汇,叠彩人如何抢抓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谱写保护与发展新篇章?日前,该区有关领导告诉记者,“三大板块”成为开启“北大门”升级换代的钥匙,而正在积极推进的城北滨江区建设,是“三大板块”中最瞩目的风景。

  定位:“三大板块”齐给力

  作为桂林老城区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叠彩“南北一条中山路”的格局没有打破。正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和保护漓江的双重压力,叠彩区成了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高铁时代即将来临,叠彩人谋新谋变,提出“三大板块”战略,即建设城北滨江区、改造提升老城区、规划建设江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

  52平方公里的叠彩辖区,漓江以东片区就占了32平方公里。其中,有1800多亩土地因水源不足而无法耕种。

  怎样让宝贵的土地资源不再被“杂草”占据?建设江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是叠彩人明智的选择。区委主要领导告诉记者,借力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将江东第一产业的花卉种植与第三产业的休闲旅游“嫁接”,通过打造国际旅游高端论坛桂林永久会址等举措,让东岸“流金淌银”。

  “绝不是拿这些土地来搞纯粹的地产开发,发展江东商贸旅游,要充分考虑漓江的环境承载力。”该市主要领导的态度很明确。“三大板块”同时给力,桂林“北大门”越变越靓——以加快中山北路商业业态调整步伐为标志的老城区改造如火如荼开展;江东扩建尧山花卉基地、引进体育休闲项目等举措,令人耳目一新。

  升级:定位秉持高起点

  桂林的母亲河漓江,8000余米纵贯叠彩区。建设滨江新区,保护漓江仍是越不过的“坎”。该区主要领导告诉记者,围绕打造桂林市区北部重要商业中心和“首善之区”目标,新区建设将沿着“绿色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宜商宜居”的思路朝前走。

  其实,城北滨江区是指中山北路以东,灵川八里街以南,漓江以西,环城北路及建设中的西二环路以北,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据悉,该区域目前多为城中村和待开发土地。怎样让这片土地“升级换代”?叠彩人首先想到“借智”——新区规划采取国际招标,请资深专家“把脉”。

  规划专家组成员、上海规划师周旋旋坦言:新区建设必须紧扣“漓江”和“高铁”两个关键词,要凸显区域内“山、水、城、洲”四要素。她举例说,在滨江区域的开发强度和设计风貌上,要特别注重沿江观察的角度,全面建立从外部到达滨水的道路连接,巧妙控制开发界面,突出“滨水”个性。

  思路有了,关键在抓落实。依据功能定位,城北滨江区大致分为“四个区”,即站前路商贸园区、沿江体育文化休闲区、特色经济区和沿江商业旅游服务配套区。有关领导说,为激发辖区干部的干事激情,他们推行在破解土地征收、拆迁安置和投融资等“实战”中考核提拔干部。去年,该区结合实际,梳理出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8个,新开工项目27个,完成计划投资36亿元。其中,涉及城北滨江区内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近20亿元。

  换代:建设印证“大手笔”

  乘着桂林“一推两改”的东风,叠彩区率先启动城北滨江区的路网建设。有关领导说,仅去年区内有7条道路被列入桂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1212”工程。其中,以滨江北路为代表的城北滨江区路网建设占了大头。

  借鉴“堤、路、园”建设理念,沿江打造虞山桥至灵川县城的观光道路,成为引领城北片区“换代”的关键。而要修建滨江北路,并布局桂林国奥体育文化城、广汇汽车营销总部以及恒和城市广场商业中心等一批重大引资项目,叠彩人还得破解征地和拆迁这两道难题。

  可喜的是,叠彩区委、政府在征地拆迁中,始终坚持倾听民声,创造了桂林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速度最快的新纪录。据悉,沿线征地涉及11个村庄、近万群众,没有一起上访事件。因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征地拆迁人员将拟新建的10余种户型图交由群众挑选,将“话语权”交给村民。仅去年该区就投入近6000万元落实了169亩安置用地,投入700余万元对“城中村”改造进行规划,首期5万平方米安置房正抓紧建设。

  坐拥“天时、地利”的叠彩人深谙“人和”的重要。“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建设城北滨江区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该区主要领导的这席话,道出了桂林城北蓄势腾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