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水利协会解了水困“死结”


  大化瑶族自治县积极推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引导农村组建以受益群众为主体的“自己投入、自己管理、自己经营、自己受益”的水利协会,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县已成立水利协会23个,两万多人受益。

  该县一年中的春、秋、冬3个季节严重干旱,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成为了老大难,导致群众有意见、干部伤脑筋。

  水利部门针对这个问题,积极引导农村组建水利协会,建立起“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的机制,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江南乡东社屯1993年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几年后设备损坏没人修、管道滴漏没人管,200多村民只好到村外500米远的小河挑水饮用。2005年6月,该屯主动向县水利局申请成立用水者协会,并自筹资金加上政府补助,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保证了正常用水。今年,该县又有13个村申请成立用水者协会。

  过去,农业灌溉工程也是“麻烦不断”。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大化镇皮带灌区水利工程,损坏和运行“死结”日益严重,灌区管理陷入了困境,灌溉面积逐年下降。该灌区用水者协会会长韦大勇说:“以前,春耕春种用水紧张的时候,因各户抢水而引起邻里纠纷时有发生,甚至抢不了水的只好将田改地;自用水者协会成立后,用水基本上没有问题,旱地改成水田,粮食增产丰收。”都阳镇岩据片第一个成立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并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调水、配水、用水、节水等管理制度,责、权、利清晰,确保生产正常用水,改变过去农业用水无计划、浪费大、效益低的状况,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据统计,该县利用富余的供水能力恢复灌溉面积1500多亩,扩大灌溉面积1000多亩。

  “水困死结”的化解,使大批劳动力得以解放,无忧无虑地从事工副业生产,或外出打工,或发展鸡、鸭、猪、牛养殖等,增加家庭收入。农民饮用安全洁净水,还大幅减少了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