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迎旱而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006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7%

  上思县针对近年来旱情频频的情况,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实现从适应性抗旱向战略性抗旱的转变。2006年虽然比往年遭受旱情更大,但该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当年农业总产值达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上思县处于十万大山的背风坡,受北部湾海洋气候影响,常出现春、冬旱灾,影响了该县农业的发展。面对旱情,上思县委、县政府领导认真调查研究,通过推广优种、调整产业结构、兴修水利等措施,多管齐下抗旱保丰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该县除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发放抗旱农机补贴促抗旱等工作之外,还围绕旱情作了7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出3.4万亩水旱田改种甘蔗;在水利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发展效益很高的黑皮果蔗;示范推广抗旱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全县种植的优质水稻占总面积的85%;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模式,推广抗旱能力较强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发展适应旱情能力比较强的木薯产业,全县木薯种植面积达2.1万亩;全力发展秋冬菜,变冬闲田为增收地;抓好“上思香糯”生产。这7项调整都是根据上思气候而作出的。因为上思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蔗糖分的积累,十分适合甘蔗生产。相对而言,甘蔗对水的需求量比水稻少,因此水旱田改种甘蔗既避免了水稻因“望天田”减产的不利状况,促进了甘蔗的生产和农民增收。

  科学调整带来丰硕收成。1月8日,记者在该县采访时看到,当地群众用水旱田改种的甘蔗在旱季里依然绿意盎然,比种在山坡上的甘蔗高大。此外,该县今年的香糯种植面积达5.5万亩,香糯米产量将达到1375万公斤,且目前香糯的市场价格高达7元/公斤,全县的香糯产值约有8000多万元。

  这些调整,也保证了上思县的粮油生产,使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出现了农民群众在大旱之年销售余粮的喜人场面,同时促进了原料蔗、木薯、香糯、黑果蔗等农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为制糖、淀粉、香糯酒等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