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生态工程让凌云泗城山绿民富


  

    那降屯是凌云县泗城镇腰马村的一个自然屯,12户瑶胞就有10栋崭新的楼房和2栋砖瓦结构的平房掩映在八角林、油茶林中。村庄背后的山上,八角树、油茶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果子;树下,成群的鸡、鸭正在觅食。走进瑶胞崭新的楼房,我们发现勤劳的瑶胞正在做八角果和油茶果采收的准备工作。村民邓廷安说:“近几年来,镇政府引导村民种植经济林,帮助村民对八角树和油茶树进行低产改造,修建沼气池,指导村民在八角林、油茶林下搞养殖,群众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泗城镇着力实施生态林业、生态家园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让老百姓的钱袋鼓了起来。

    沼气池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九米屯是览沙村第一大自然屯,人口多。多年来,村民喂养的家禽家畜都习惯放养,屯里禽畜粪随处可见,臭气冲天。一到雨天,屯里道路污水横流,根本无从下脚,村民一年12个月当中就有10个月需要穿水鞋走路。2002年,镇党委、政府派出工作组进驻九米屯,发动群众大建沼气池,并以此为契机帮助群众彻底解决屯里的“脏、乱、臭”问题。4年过去了,当笔者来到九米屯时,展现在面前的是另一番景象:鸡、鸭、猪、牛安静地呆在圈舍里,看家狗戴着项圈乖乖地呆在家门口,屯里空气中刺鼻的臭味消失了,路边池塘的水变清了,道路变整洁了,农家小院变美了。

    近年来,泗城镇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散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建设沼气池。截至今年7月底止,全镇已建成沼气池4600多座。同时,该镇把建设生态家园的全新理念融入到沼气池建设之中,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利用沼气池发展庭院经济,把庭院“方寸地”建成了“聚宝盆”,使农民在美化生活环境时,又增加了收入。

    生态林业工程使农民富起来

    沿着用鹅卵石铺成的进寨小路,我们走进金保村金保寨。路边的山上种满了八角树,树枝上挂满了八角果。村民们正在准备采收八角。村民邓正华告诉我们,这几年来,镇政府加大了对荒山的开发力度,引导村民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木,对老八角树进行低产改造,提高老八角树的挂果数量,延长了老八角树的挂果寿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泗城镇党委、政府立足山地资源,引导和鼓励种植能手和经济能人带头承包荒山,按照“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下种粮”的发展思路,念山经,走林路,发林财,向荒山要效益。镇里则在树种、苗木、技术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全镇6个纯土山村的荒山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就被村民抢包一空,种上了八角、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林和经济林。今年上半年,全镇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近300元,八角、油茶、杉木、马尾松已成了农民的“摇钱树”,昔日的荒山荒坡摇身一变成了“金山银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镇共有八角15万亩、油茶23万亩、杉木12万亩、马尾松17万亩。今年上半年,全镇新种油茶1.5万亩,八角8000多亩。

    生态养殖工程拓宽农民增收路

    中元节前,官仓村牛洞屯村民申华章忙得不可开交,他3月份才喂养的300只鸭子仅3天时间就被群众抢购一空。“今天早上还有几个鸭贩子打电话来说要收购鸭子,但他们联系晚了。”申华章说。正说话间,申华章家里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又是问有没有鸭子卖。”接完电话出来,申华章笑着告诉记者。申华章养的鸭子为什么那么受欢迎?申华章说:“我养的鸭从不喂饲料,只喂玉米和牧草,且全都是放养,用现在流行的话讲是无公害喂养,当然受欢迎啦。”

    泗城镇大力发展种草养殖业,引草入田入土,草畜配套,养殖市场前景好的肉牛、山羊、鸭、鹅等食草型动物。全镇实施5个畜牧养殖示范项目,建立养殖示范点13个,扶持农户1125户3712人;成功推广肉牛冻配改良技术,累计完成肉牛冻配改良900多头。目前,全镇拥有10头以上肉牛的农户有150户,50只以上山羊的养殖户有300多户,养鸭、鹅100只以上的农户1200多户。如今,该镇的山羊、肉牛已“坐上”汽车,走出凌云,上了大城市居民的餐桌。今年初,该镇在发展林下养殖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林下养殖,上半年,全镇发展林下圈养山羊6000多只,三黄鸡7000多只,鸭3000多只,鹅2000多只。

                              责任编辑: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