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五大基地”建设带富农民


 

    近年来,三江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结合实际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茶叶、油茶、毛竹、肉牛、水果”五大基地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因地制宜,把茶叶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来抓,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促进全县茶叶生产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茶叶种植面积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增加,2006年提出了种植面积2万亩的目标。全县茶叶面积由2002年的4.2万亩发展到近9.2万亩,面积为我市各县之最。在全市首次获得国家批准有机茶生产认证1800亩。2004年,“三江天池绿剑茶”、“三江白云针茶”、“三江碧舫绿茶”三个品种参加广西第四届“桂茶杯”评比荣获两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三江天池绿剑茶”参加广西首届茶叶擂台赛获得了擂主称号;2005年送5个茶样参加第六届“中茶杯”评比全部获奖,其中“三江碧舫绿茶”、“天池绿剑茶”和“剑兰茶”三个产品荣获特等奖,“黛兰茶”获一等奖,“侗仙名茶”获优秀奖。近年来,三江茶叶获奖喜讯频频传,产量销量年年升,并跻身于全国名优茶行列,茶叶产品畅销国内,驶向东盟市场,登陆俄罗斯、蒙古等国。目前全县茶叶可采摘面积5.3万亩,比去年增加1.1万亩;上半年干茶产量820吨,产值5080万元,茶叶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产业之一。

    三江县境内山岭逶迤,林木葱笼,形成一幅天然屏障,非常适合茶油生长。以县为单位,三江县茶油产油量最大,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茶油之乡”的县份之一。北京某大学的一名教授曾给三江的茶油题词:二十一世纪的健康食油——茶油。近年来,三江利用“茶油之乡”的独特优势,发展“种”与“改”,现在,茶油种植面积68万亩,2005年茶油低改5900亩,品改2100亩,全县油茶产量有了较大提高。

    三江县盛产毛竹,可进行竹针、竹筷、竹凉席、竹炭等加工。全县毛竹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6万多亩到现全县竹子种植总面积近9万亩,立足量700多万根,高基、和平、斗江等乡镇充分利用资源,建成竹制品加工企业150家,带动了竹子加工产业。2005年竹子为三江农民人均带来100多元的增收。

    三江县地处桂北亚热带南岭湿润区和山地谷地气候区,有丰富的农村草食等绿色食品,每家每户都有养牛的传统习惯,黄牛资源丰富。2002年该县被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确定为肉牛生产基地重点县,当年区水产畜牧局下拨40万元、2003年柳州市人民政府安排配套资金100万元作为黄牛品改资金,引进了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良种公牛冷冻精液,并建立了肉牛生产基地,项目在全县15个乡镇实施。全县建成肉牛人工授精冻配点32个,本交点15个。肉牛存栏由2002年的7.8万头发展到目前的约10万头。同时积极做好市场建设和肉牛加工两大文章,目前独峒、同乐、富禄三大牛圩,年交易量在6万头以上,交易额在7000万元以上,是广西的肉牛交易大县。

    水果基地是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合结构的“四个一”工程之一,我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生态果园示范样板的建设,全力抓好水果新种、水果低改、苗木培育、技术培训和指导等各项工作,打造侗乡甜蜜事业。2005年全县完成水果新种面积4520.5亩。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5.2万亩壮大至现在的7.8万亩,主要以板粟、沙田柚、脐橙等为主。去年水果产量达7466.3吨,产值达1493.3万元,仅此一项农民实现增收近100元。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果园,目前为止共完成生态果园示范样板基地建设1300亩。

                                                     责任编辑: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