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完善培训平台拓宽就业之路


    7月27日至30日,邕宁区连续4天分别在蒲庙镇、那楼镇、百济乡桥学村、中和乡那例村四个乡镇(村)举行农民就业培训暨现场招聘会,吸引了近5000名农民前来参加。

    从年初开始,邕宁区就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工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及举办农民工进城务工免费培训活动,促进农民的转移就业,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培训农民形式多样

    今年,邕宁区围绕“开放创新年”工作目标,结合开展“三个百万”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把培训知识和工作岗位送到农民的家门口。

    为确保农民就业培训工作落到实处,7月12日,邕宁区建立了农民就业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城区政府牵头,城区十多个相关单位和各乡(镇)政府参与,职责是做好农民就业培训规划,研究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综合协调培训工作,指导各成员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完成培训任务情况。

    邕宁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包括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劳动预备制培训。城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联合培训。在中高考后各中学发毕业证之前,联系有培训资质的南宁市电子工业学校,在各中学对不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学生(或企业下岗职工子女)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专项技术短期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南宁市电子工业学校和劳动部门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技术培训结业证书,并由培训学校负责组织输送到区内外优秀企业务工。

    与此同时,城区还积极开展流动性培训,组织师资、设备深入到城区中心与各乡镇的商业区、企业、农村,对已在城区中心和各乡镇的商业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就业的农民工,在农村务工的富余劳动力,就地进行培训。这主要进行引导性培训,有条件的也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专项技术短期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有培训资质的技术学校和劳动部门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技术培训结业证书或劳动技能上岗证书。

    此外,基地的培训也在进行:与南宁市电子工业学校合作,将城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中心设为培训基地,开展定单式培训或品牌式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南宁市电子工业学校负责组织输送;与温氏集团合作,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对农户进行温氏养鸡技术等配套培训,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农业局、科技局、水产畜牧局、农机局、电业公司、人民医院、中医院等有关部门合作,利用“阳光工程”等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据悉,邕宁区5个乡镇今年大约有63940名农民将得到形式多样的培训。

培训招聘硕果累累

    在培训的同时,邕宁区加强横向联系,组织人员赴广东、深圳考察用工信息,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招工信息,加大劳务输出的宣传力度;城区、乡镇、村坡形成三级宣传网络,充分调动各乡镇、村坡劳务信息员的积极性,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并及时组织富余劳务输送。

    5月14日,在自治区劳动厅就业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及南宁市劳动保障局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邕宁区在新江镇举行了“邕宁区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启动仪式暨企业现场招聘会”。此次现场招聘会的主要对象是该镇辖区内的农村劳动力。

    这种把培训与招聘会结合起来,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形式,加上选择在便于集中农民的传统圩日进行招聘更适合农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情况,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当天招聘会现场拟定的900人培训定额被打破,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1300人,加上中学应届毕业生260人,一共达到1560人,有初步意向外出务工的约670人。

    邕宁区以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转变了就业观念,拓宽了就业视野,还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邕宁区5万多名外出务工的农民中,有3000多名经过劳动部门培训并登记在册,每月收入700元至1000元,有的甚至超过1500元,每年通过邮政和银行寄回的人民币达3亿至4亿元,按全城区27万农业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就能从外出务工中得到1000多元的纯收入。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兴建起了新楼房,买了摩托车、汽车,同时,积极参与集资修桥补路、修水利等公益事业,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此外,邕宁区还大力实施“归燕工程”,鼓励有一定技术有实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热闹的培训及招聘会现场

                    责任编辑: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