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县】大岭山村创业纪实:大石山上辟“桃源”


“今年村里的红花桃又获好收成,近90万公斤红花桃已全都销完,大部分村民每户创收3万元以上。”7月13日,恭城瑶族自治县大岭山村党支部书记邹存亮春风满面地对记者说。作为广西唯一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他刚到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棵桃吨石

“有女莫嫁大岭山,吃水也要打算盘;出门三步山坡陡,红薯玉米度三餐。”这是一首外村人唱了多少年,令大岭山人难以释怀的民谣。

大岭山村是恭城瑶乡有名的贫穷大石山区。时至199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人们常年多以红薯、苞谷充饥。

1991年春,23岁的邹存亮被村民们推选为村民小组长。脱贫致富,路在何方?

一天,他看着眼前随风摇摆的野桃花,想到自己房前屋后种下的又红又甜几棵红花桃,而突发奇想:红花桃是市场上的“抢手货”,野毛桃能在山上生根开花结果,红花桃在山上应该也能种活呀!大岭山瑶民有一种祖辈传下来的农具叫做“踏犁”,专门用来开垦石山。这年春节还没过完,小邹和几个年轻人便带着“踏犁”和钢钎铁锤来到山上,火烧荆棘,脚踩踏犁,轮番上阵。手掌打出了血泡,双手打出了老茧,钢钎成了麻花。

一棵桃树一吨石,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从乱石丛中,清理出一个个果坑,开挖出七八亩山地,然后买来果树苗,挑来泥土,种下了一株株红花桃。

眼看荒山变成了果园,村民们涌进了山里,甩开膀子在乱石山上大干起来。几年里,大岭山人从乱石中撬出1300多亩土地,种下的桃树连片成林,十分壮观。人均只有1分责任田的大岭山人,每户拥有了30亩果园。

满山遍野的桃树使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全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2005年大岭山村人均纯收入5900多元,最多的农户一年卖果收入就超过5万元。今年上半年同比人均纯收入又有大幅度增长。

大路通天

要致富,先修路。当年,大岭山人东拼西凑才集资2988元钱。邹存亮把当小组长的全年补贴和当年卖果的全部收入都拿了出来,替村里最困难的几户村民垫上了。修路要占用邻村的责任田,他和村民黄声友便拿自家的水田与邻村的村民做了交换。深受感动的村民齐心协力,终于修起了一条能让汽车直接开进村的2.5米宽的村道。

随着全村桃果的规模种植越来越大,为了解决村民卖桃难的后顾之忧,邹存亮和其他党员又挑起了带领群众闯市场的担子,当起了经纪人,做起了卖桃子的生意。大岭山人走南闯北,广交朋友,做市场调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体系,使大岭山的红花桃成了广东市场的畅销产品。一到收果旺季,有些村民每天经手的水果达5万多斤。现在,凭着手中掌握的数十名果商的信息,村民用电话或上网“调度”果商。全村印有“大岭山”品牌的桃子,不愁卖了。

花红村新

发了几年桃花财的大岭山人,于新千年前后,逐步开始建新房、建新村。

大岭山人制定了统一规划,建设新村,改变环境,发展旅游,留住游客,增加收入的发展新计划。共有34户146人的大岭山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村民就在拆旧房建新村的协议上签名按上手印。

在新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部分村民在田地等方面作出利益牺牲。邹存亮和其他3名党员各有2亩果园在新村规划区内,却二话不说,不要一分钱补偿就主动让出果园地来建新村、修村道。

花开花落,硕果满枝。经过两个春秋的新村建设,以及文明富裕生态家园创建,展现在中外游客面前的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30多幢新楼房,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车水马龙,充满现代化生活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邹存庆等几个小伙子,把从外县来为自己建新房的工程队里漂亮姑娘迎进洞房,新娘子为成了大岭山人喜得脸蛋比桃花还红艳。

大岭山人抓住机遇,依托大岭山的千亩桃园,以桃园美景为主题,以十里桃花产品为主线,做起了生态农业旅游文章。开发了桃木剑、桃木梳子、桃木链等旅游产品。让游客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摘果。住桃花园,吃桃花餐,喝桃花酒。

近4年的每个春天,大岭山连续举办了四届恭城桃花节。中外游客被大岭山满山的桃树,火红的桃花迷住了,陶醉了,许多人流连忘返。

目前,大岭山人正争创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