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果市将“旱改水”工程作为书记一号工程强力推进,通过探索实施六大举措,实现了土地“小块并大块”、“旱地变水田”、“低产变高产”,创造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政府受益、企业受惠的多赢局面。昔日大小不一的零散地块,经过整治后成为“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农业生产区。曾经杂乱无章的各式作物,经过改造后统一连片规模化种植水稻、莲藕、油菜花等经济作物,漫步在旱改水项目区,犹如置身在一副七彩斑斓的画卷中。
一是挖掘政策红利,抢占发展先机。平果市耕地后备资源十分丰富,“旱改水”开发潜力面积约8万亩,涉及11个乡镇。为充分激发耕地利用潜力,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平果市组建政策研究组,立足平果实际,深入研究国家、自治区等各级政策文件,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沟通,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动向。同时,将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做到市、乡、镇、村、企、民等各个层面,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组建项目联审小组、投评核验小组等各类政策工作小组,确保用实、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全面做好政策保障支撑,切实在“旱改水”项目窗口期中抢得先机。
二是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强统筹协调。将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成立了平果市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自然资源、财政、发改、环境、农业、水利等部门及各乡镇主官为成员,高位推进“旱改水”工作。同时,为最大限度加快项目建设,建立市乡企三方旱改水工作群,动态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及时交办所需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旱改水项目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三是组建工作专班,提高工作效率。市委市政府发挥总牵头作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旱改水专班,统筹协调乡镇、村屯、企业和业务部门四方工作,提前介入、交叉推进项目建设,同时盯紧抓实各个工作环节,加强配合协调,通力合作,及时研判解决项目难题,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工作支持。同时,建立健全联审机制,成立项目实施范围可行性联审联合小组,负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做好专业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督,提供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环保、压矿等有关图文数据,并对项目选址进行联合初审。
四是创新政企合作模式,高效推动工作。目前,平果市实施旱改水项目主要通过以政府主导和社会合作方参与的市场运作模式,采取招标方式引入社会方合作开发建设、管理项目;以总承包形式由社会合作方作为项目承建单位,承建单位自筹资金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所需全部资金由社会资本投资单位全额出资;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由中标社会资本投资单位负责导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从而解决后期管护难题。同时,结合振兴乡村战略、美丽乡村、生态修复等工程,充分满足项目当地群众的诉求,增加投入实施建设。
五是开展大会战攻坚,掀起建设热潮。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旱改水”项目大会战,每个企业分别由一名市领导和一个市直单位专责包挂,齐心协力抓好项目建设。同时,在各乡(镇)相应成立项目大会战指挥部,安排本乡(镇)人民政府1名副职领导专抓相关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分解细化任务,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实效。
六是实行三项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建设。实行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制。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与平果市委市政府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与企业通力协作,做到“五包”(即包宣传发动、包施工进度、包工程质量和安全、包解决矛盾问题、包完成目标任务)。实行进入和退出机制。赋予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本辖区内的企业和地块调整权,严格实行进入和退出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企业及时清退调整。实行绩效奖惩机制。将“旱改水”工作纳入各乡(镇)、市直各牵头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置绩效特殊贡献奖,对在“旱改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绩效奖励。
截至目前,平果市引进社会资本实施旱改水项目已批复立项156个,立项面积约9.35万亩,签订租地协议约7.38万亩,实现水田指标交易约716亩,获得交易收入约1.28亿元。
平果市“旱改水”项目 (1)
平果市“旱改水”项目 (2)
平果市“旱改水”项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