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小土蜂”成就“大产业”

  初冬的恭城,早晚温差极大。日前,走进深山瑶寨的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大江村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蜂基地,一排排蜂箱整齐地排列在绿树红花之间,一只只辛劳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我们大江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60余户,其中脱贫户21户,通过土蜂养殖有效改变了贫困户生产生活境况。”桂林市委组织部下派第一书记曹武君说。

  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大江村,背靠生态好、资源丰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银殿山,自然花品类繁多、野生蜜源丰富,载蜂量巨大,是不可多得的蜜蜂产业发展源地,非常适合土蜂养殖。近年来,平安镇党委、大江村党支部、市县下派的驻村工作队,针对瑶民都居住在山腰和半山腰山林面积大、花卉多适合养土蜂的特点,紧紧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土蜂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产业来抓,着力为当地群众打造“甜蜜事业”。为做大做强土蜂产业,该村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筹备成立“大江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政策帮扶、扶贫贷款等形式,鼓励当地群众大力发展土蜂养殖,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目前,全村共有土蜂养殖户60余户,饲养土蜂2000余箱,年产值实现100余万元。

  谈起养土蜂致富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崇喜,他是属于敢吃“螃蟹”的人。2017年,被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热潮鼓舞、吸引,他毅然放弃广州已经7000多元月薪的工作岗位,返回大江村带领20余户其中(贫困户8户),投入野生土蜂的养殖。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刘崇喜告诉我们,我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农村娃,看见这么好的资源优势没有被利用,我回村第一个尝试吃“螃蟹”,通过我几年努力,我完全掌握了养蜂技术。这几年,用我的体会说服了大家,为让大家担心蜂蜜销路,我又当起了理事长,为群众解决产前、产中、产后顾虑。目前我养殖土蜜蜂达150余箱,今年产值将达9万余元。

  前几年,村民伍先敏因为长期慢性病造成家庭困难被纳入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这让一向骄傲的他很是羞愧。但疾病的原因,让他不能从事太重的体力劳动,直到靠养蜂致富的刘崇喜动员他养殖土蜂,并把养殖技术耐心交给他。让他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密码”,从此伍先敏起早贪黑,天天跟“宝贝”蜂蜜混在一起,终于“混”成了养蜂的“土专家”。他养殖的蜂蜜不仅产蜜量高,而且也特别“土”。伍先敏老式土蜂蜜,也成为大江村蜂蜜质量的代名词。如今,伍先敏养殖土蜂50余箱,2019年以来,他每年能给家庭增加收入在4万元以上。

  在解决土蜂蜜销售时,平安镇党委、驻村工作队、大江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拓展销售渠道这一主线,对接县级直播平台、电商等新销售渠道,努力将大江源蜜品牌打响、做大做强。目前,大江村土蜂蜜已经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

  “养蜂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明年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土蜂培育技术为支撑,打造大江养蜂产业园,采取‘集中养殖+农户散养’的方式,动员群众养蜂,力争实现户户养蜂,着力实现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目标,使养蜂这一小产业实现大作为,成为我镇贫困群众发展的孵化器,助推脱贫户走上绿色发展致富路。”平安镇党委书记李著明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