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黄竹林下有人家”,立秋过后,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西南村竹林深处充满了忙碌的身影,那是村民们正在采摘黄笋。每年的农历七月到八月正是采收黄笋的重要季节。西南村位于嘉会镇西北面,属于山区村,林业用地10.81万亩,其中黄竹笋用林约1万余亩,黄竹笋每年产量达到100余万公斤,收入超百万元,占全村总收入70%,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西南村制作黄笋干历史悠久,可谓师傅遍地,因为他们都是靠山吃山的山里人,必需有一套过硬本领才行。其实,制作黄笋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工过程也非常讲究:村民们上山挖取大小适中的新鲜黄笋,并将黄笋进行高温蒸煮,再通过风干、烤干等方式把黄笋加工成黄笋干。原料不新鲜、蒸煮火候不够都会影响黄笋干的口感和色泽。天气的好坏是制约西南黄笋产业发展的关键,集中采收的季节如果遇上了阴雨天气,黄笋就容易发霉,可谓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今年几个月不下雨,当地村民加班加点抢抓机遇,力争下雨前把所有黄笋干晒制完成后销售出去。
西南村党支部书记肖夫奇告诉我们,西南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是, “一个山头只有一两户人家居住,出门见山,抬头遇竹,黄笋是这里的传统产业,2020年西南村村民人均收入约为7000元,黄笋干一年能给一户人家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在雷鸣江屯采访,黄辞秀正在晒制黄笋干,“这几年当地政府、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给我们山区做了很多好事,水泥路修通到各自然村,老板可以开车到家收购了,价格自然也高了不少,我家今年可以制作黄笋干900公斤左右,如果按40元一公斤计算,仅此一项收入接近4万元。……”据了解,她家五口人吃饭,只有两个劳动力,且丈夫身体又欠佳,黄笋干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她家是2019年脱贫户,现在生活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颇有经济头脑的一些老板,随着山区交通设施改善,他们在村里开始建加工厂,李飞就是其中一个。“把从老百姓手中收回来的黄笋干,通过深加工,价位就明显发生变化,我们的产品不但销往各大中城市,还出口香港、韩国、日本等地,这也得感谢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边在包装黄笋干,边接受我们采访的李飞告诉我们。
“为促进西南村黄笋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更主要是解决好老百姓黄笋干销售难题,我们嘉会镇已投入200万元在该村建设了一个黄笋产业中心,彻底解决了发展产业看天气吃饭问题。我想黄笋产业发展,也必将成为该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当地党委书记王星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