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 切实推进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料堆场建有抑风防尘网、生产车间有自动机械手臂码垛机在作业、三面封闭石头破碎生产线建成、压滤机在安装调试中……4月29日,这是笔者在贺州市隆德粉体有限公司看到的一个个环保新举措。据经理王加谋介绍,这些举措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空气质量。

  同样,在贺州市石牛塘石材有限公司看到,厂区绿化种植树木、生产车间地面硬化并涂有环氧树脂地坪漆、安装新式框架锯和自动上板机、建设有三防存渣库车间、压滤机及水泵、16个地埋式沉淀池等配套设施,实现生产废水渣水分离、固体废物规范管理、厂容厂貌亮化美化。

  在石材加工东区河岸处看到,一企业主在拆除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建筑物。据了解,4月19日至29日,共拆除违规占用河道石材加工生产企业27家超10000平方米。依法拆除河道边占用河道管理范围的小散乱企业专项行动在继续推进中。

  平桂区抓住督察整改契机,聚焦解决石材碳酸钙产业发展的环保问题,着力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自中央环保督察以来,该区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切实推进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深入各乡镇(街道)、园区企业、矿山等调研指导,定期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有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落实。

  针对企业数量多、布局散乱等问题,平桂区按照“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整改一批、依法取缔一批”思路和“环境改善一批、技术改造一批、流程再造一批”要求,全面开展石材碳酸钙产业专项整治工作。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20多名处级领导干部和200多名区直和乡镇干部,将整治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每名干部,包干负责。

  整治工作以来,平桂区对排查后确定的501家石材碳酸钙加工企业,加快冲洗平台、抑尘网、压滤机等环保设施设备建设及安装,落实道路硬化、厂区清洁、湿法作业及门前三包工作,规范原料堆放和固废管理,迅速提升厂区内外环境,实现快速治标。目前,该区石材碳酸钙加工企业已安装抑尘网49家、安装压滤机企业50多家、安装自动冲洗平台30余家。筹集2500万元资金建设的平桂矿山公路白岩卡冲洗平台试运营成功,实现运输车“净身出山”。

  该区与企业签订整治责任书(状),对248家企业采取停电限电措施限时进行整改。对“小散乱”企业实施“就地整改一批、搬迁入园一批、依法取缔一批”工程,粉体安置区(十四沟)项目、石材安置区一期(石梯村)项目、石材东区“就地整改”的3个安置区项目在加快建设。21间200多亩标准厂房的石材小微企业产业园已安置投产企业18家。

  通过“三个一批”措施,将250家企业整合为60家“搬迁入园”,138家企业“就地整改”为76家,其余不申请入园、又无法整改的依法取缔,目前拆除18家,有序淘汰202家石材企业落后设备(已拆除46家65台)。通过整合提质后,将增加规上企业100家以上。

  此外,对规模以上企业实施环境改善一批、设备提升一批、流程再造一批的“三个一批”工程,通过进一步优化企业生产环境,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同时,规划建设890亩的碳酸钙精深加工产业园,将产业链中易产生粉尘和废水等前端加工生产环节集中在园区内,从源头上处理废渣和粉尘等问题。

  除了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外,平桂区还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支撑,与中国科学院、广西科学院、贺州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两室三中心”,开展产业链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补齐做强碳酸钙产业链,成功引进人造岗石、高端粉体、塑料母粒等项目120个,总投资达620亿元。建设广西东融石材碳酸钙交易中心和引进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以市场引领碳酸钙产品走向中高端的发展新路。

  当前,平桂区已构建起“矿山开采—天然石材—重钙粉体—生态岗石—涂料、塑料—废浆废渣再利用”的“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的碳酸钙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坚持‘标本兼治、重在长效’原则,进一步落实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制,制定行业准入规范,构建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环境治理、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新体制,继续推进整改工作,杜绝环境问题反弹,推动石材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平桂区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