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让“荒山野水”变成“金山银水”


    在四月和煦春风的吹拂下,记者慕名采访了一位敢把荒山秃岭变成绿色庄园的农家妇女。

    她,就是上林县明亮镇万古村种养女能手李爱光。在近8年时间里,她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汗水,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从承包荒山水库养鸭、养鱼起步,到改造荒山发展茶叶、龙眼、甘蔗种植,不仅率先走上了致富路,还带领群众也走上了致富路。今年3月,她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承包荒山发展循环经济

    1999年,李爱光投资3万多元承包了万古村牛眠山脚下100多亩的塘棚水库,用于发展养鱼和养蛋鸭,并进行水库周边荒山改造,发展茶叶、龙眼和甘蔗种植。靠科学立体种养,她一家每年获纯收入逾15万元。在她的影响下,万古村的村民们也走上了科学种养的发家致富路,使“荒山野水”变成了“金山银水”。

    近日,记者来到李爱光家采访时,李爱光正在给同村的姐妹李献清讲解如何选择鸭苗。李爱光的家就在牛眠山上。她家门前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茶园,该茶园面积有三十余亩。眼下正逢春茶上市季节,茶树经过一个冬季的休眠,现苏醒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李爱光对茶叶挺在行:“春茶在市场上很走俏,可以卖到40多元一公斤,但是春茶的产量较低。”

    李爱光领着记者顺着茶叶地往山坡下走去,来到环绕在山脚下的塘棚水库。在这里,鸭子成群结队地在水中嬉戏,白花花地一大片。看着眼前生机盎然、春色满园的景象,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荒凉”二字与眼前的牛眠山联系起来。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光秃秃的山头。”李爱光说,原先牛眠山上也住着几户人家,但他们从来没想过把这座荒山和水库很好地利用起来。他们只在自家门前种几亩菜,大多数山地都被闲置着,水库也无人打理。李爱光看到外地人利用水塘一边养鱼一边养蛋鸭,进行立体养殖,发展循环经济(鸭蛋孵鸭—鸭粪养鱼—养鱼肥塘—塘泥种果),就萌生出“把山头包下来进行种养,改变牛眠山荒凉的面貌”的想法。于是,征得丈夫同意后,她果断地投资承包了牛眠山山脚下100多亩塘棚水库水面,发展养鱼、养鸭。一年后,李爱光家成为了万古村拥有2000羽蛋鸭的养鸭大户。

    在这期间,闲不住的李爱光在闲置的山头上又种上了甘蔗、龙眼和茶叶,让山头很快绿了起来。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李爱光发展立体种养致富后,扶贫、帮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她最大的心愿。她常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她把自己摸索出的养鸭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想从事养鸭的村民们,从选购鸭苗到联系市场销售,只要是村民们打来的电话,她都会急匆匆地赶去为村民们提供帮助。

    在李爱光的带动下,现万古村已拥有养鸭专业户140户,其中有5户村民拥有了5000羽养殖规模的大型养鸭场,拥有鸭、鱼、兔立体养殖户27户。发展养殖已经成为该村增收的一大亮点。

    茶叶是该村重要的经济作物。过去因为销路问题,万古村的茶叶种植面积不多。2005年,李爱光征得村委同意,引进龙洲个体老板在村里创办了一个茶叶加工厂,收购各家各户的茶叶进行加工。茶叶有了稳定的销路后,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种茶行列。目前,万古村的茶叶种植面积已有三十多公顷,每亩茶叶产量达到了150公斤。

    当谈到对村民的帮助时,李爱光很谦虚。但她身边的李献清却很激动:“我家去年已经告别了泥瓦房,住上了小洋楼,美好生活都归功于李爱光对我家的帮助。”

    李献清与李爱光同村,曾经是村中典型的贫困户。后来,她跟随李爱光学习饲养蛋鸭。从鸭种的引进到鱼苗、鸭饲料的采购,李爱光常常给她拿主意当“军师”,并从资金和信息上给予她支持,使李献清的致富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李献清家的鸭场内仅蛋鸭就有5000多只,还开发有10亩鱼塘,已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每年获家庭纯收入6万多元。(朱新韬 杨璐 苏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