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产业兴村强镇促进乡土经济快速发展

  南丹巴平米丰收(张俊摄)

  2018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产业兴村强镇示范项目,作为项目县,南丹县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米+五彩产业”示范项目,着力打造巴平米、红心猕猴桃、高山油茶、黑木耳、烤烟、休闲农业等重点乡土产业,经过三年来的精耕细作,实现了区域优势产业重构,产品质量提升,产村深度融合,产能效益凸显的目标。

  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通过强化产业关联带动,促进各产业间的合理布局,提高了产业经济循环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了产业布局凌乱,插花地、零星地较多,耕种收等难以统一调度的现实问题,打通了产业一体化耕作渠道,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建成了巴平万亩梯田生态米、万亩高山油茶、千亩红心猕猴桃、千亩烟叶等四大重点产业区域示范带,带动百亩黑木耳基地、百亩休闲花卉观赏园同步发展的五彩产业新格局。

  南丹县开展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技术培训现场。(张俊摄)

  产品质量更加牢固。在核心区域内大力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耕地地力保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体系建设,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水气平衡栽培、稻田养鱼养鸭、生物绿色防控等一系列现代实用技术,全面开展地头冷库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保证主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共建设冷库11个容量达1750吨,谷物烘干中心1个容量24吨,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5000多亩,机耕、机喷等机械化率达95%,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达100%,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成功培育巴平米、溪谷源记富硒米两个大米品牌,2020年巴平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产村融合更加紧密。依托巴平梯田秀美田园风光,深入挖掘巴平梯田稻作农耕文化,擦亮休闲农业旅游名片,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独具农耕和乡土特色,形成田园种养、田园科技、田园文化、田园休闲度假等深度体验融合的休闲田园生态旅游区。目前,核心区已建成3个高山观景楼阁,2公里的田园休闲步道,以及水上乐园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开发的200亩花卉苗木培育基地、500亩荷韵巴平民俗文化观赏园成为南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成功打造巴平乡村治理示范基地,组建了2支乡村文化表演队,培育了9家农家乐,带动了全镇乡村民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核心区成为全县一年一度农民丰收节和文化旅游节的长久主办地,2020年全县休闲旅游接待游客20万人次,收入达4000多万元。

  南丹县举办巴平荷花节农产品热销(麦艳梅摄)

  产能互补更加明显。积极开展引企建园、引资兴园,共引进18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开发建设,其中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自治区林业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达3亿多元,形成产能互补,效益叠加的良性发展格局。入驻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运营,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入股、务工等多种渠道,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群众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累计带动全镇农户1000多户,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2020年全镇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5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00元,高于全县平均值的61.6%。广西正鑫集团计划投资10亿元,目前已投资2亿多元打造的以高山油茶为主导产业的大健康扶贫产业园成为全县“十四五”规划百亿产业的新引擎。

  广西正鑫集团带动群众种植高山油菜,增加农民收入。(覃春妙摄)

  南丹县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张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