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近日正式启用。该产业园由67个贫困村民合作社、1个社区与企业合作投资建设,预计年租金可达330万元以上,参与项目村每年集体经济收益平均超过4万元。这是该县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灌阳县切实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资产经营、产业配套、资源开发、为农服务、电商创业、联合经营等6种发展模式,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从全面消除“空壳村”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的实质性飞跃,为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加码集体经济“硬核力量”。
强化项目管理,持续稳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盘”。通过严格论证、跟踪评估、分类防控等方式,严把项目“入门关”“提质关”,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落地开花。县委组织部会同8个部门组建项目论证组,对181个低风险项目给予放行,对22个一般风险和高风险项目给予限行和剔除。该县新街镇龙炼村由种植食用菌调整为订单式生产销售菌棒,村集体每年实现增收超10万元。
规范资金管理,确保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该县研究出台两个管理办法,列出67条实施细则,对全县142个村(社区)417个项目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中途完善15个项目的过程管控,进一步规范68个项目共2464.8万元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管理。
注重人才培育,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软实力”。做好培育、引进“两篇文章”,将358名本土人才吸纳到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库,引导成立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30家,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00多万元;在26个村建立扶贫专家工作站,引进80多名各领域专家、人才“进站”,同时依托袁隆平院士工作站15名高技术人才团队的高端技术优势,为全县32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有力推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