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南丹县通过政策驱动示范引领、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创新三产融合模式、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科技人才培训,推进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

  政策驱动示范引领,带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引进广西茂晨公司、宏源农业公司等分别投资3500万元,新建成2个规模20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通过企业务工、土地流转、基地服务、“土地倒包”“母牛寄养、牛犊回收”等灵活方式,带动肉牛产业成为千家万户的致富产业,全县规模1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4191户,3560户贫困户参与发展,广西天赈牧业公司种牛示范基地繁殖母牛达1000头以上,全县肉牛存栏4万多头。

  打造地方特色产业,苞谷李果品供不应求。把“一颗小李子”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从政策支持、攻克技术、强力推广、打造品牌、提升品质方面进行突破,补齐苗木短缺、种植小散乱、挂果“大小年”的短板,成功打造了城关镇莲花村“金海雪山乡土李果”产业示范区、月里镇高山生态苞谷李产业示范区等10多个专业种植示范村,迅速激起了产业发展的热潮,把苞谷李带到千家万户扩大发展。今年全县新种植苞谷李3000亩,总面积达1.5万亩,挂果面积达7000多亩,产量3500多吨,产值7000万元,销售价格20元/斤,产品供不应求。

  创新三产融合模式,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着力打造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旅游扶贫产业园项目,集油茶生态种植、精深加工、旅游康养于一体的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融合的国家级农旅融合示范区,创新推出“土地入股+劳务服务”“公司+村集体+专业服务队+贫困户”“油茶管护网格+产业保姆”三种模式,将1000多户贫困户嵌入油茶产业链中,公司土地流转给1200多名群众实现3000多万元收入,8个油茶管护专业合作社组织1300多人到油茶基地务工,吸纳贫困户务工1050名,公司每年发放劳务费2700多万元,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为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根据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决胜脱贫攻坚若干措施的通知》(桂开办发〔2020〕7)文件,对全县在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项目验收工作的扶贫产业,在确保真实准确的前提下,提高产业奖补标准,贫困户在3月31日前发展的产业,奖补标准在原定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50%的补助;在4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发展的产业,奖补标准在原定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分别增加30%的补助,且期间贫困户所获得的奖补资金增加部分不计入当年该户累计最高奖补金额。开展抚育、低产等提高项目品质的产业,截至2020年6月底,全县已发放6223户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1625.28048万元。

  加大科技人才培训,提升产业技术支撑力。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优势,持续抓好扶贫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人才管理平台,激发农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为打造“有奔头的农业”提供更多智力支撑。截止目前,全县围绕养殖业、种植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内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共开办产业培训班47期,培训贫困人口123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