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域经济:开放创新活力无穷


上林斯尔顿丝绸有限公司由浙江老板投资,年可加工干蚕茧1000吨。2005年7个生产月,该公司共收购、加工干蚕茧500吨,生产白缫丝130吨,产值近3000万元。苏展略/摄

生产总值完成15.01亿元,GDP总量历年来增长最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3亿元,项目建设投入创历史新高;新签约项目总金额9.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77.38%,招商引资成效最好;财政收入1.13亿多元,历年来增收最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2元……作为后发展县份的上林,2005年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就可圈可点,令人鼓舞。

无论是生机盎然的农村田野、交易活跃的城镇市场,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机声隆隆的工厂车间,采访中每到一处,记者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立足优势资源,坚持开放创新,给上林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无穷活力!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节能工业,让“短腿”变成“长腿”

上林县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几十种,其中褐煤储量达1亿吨;在储量达2.7亿吨的含钒石煤中,含钒量153万吨,在全国排位第三。但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薄弱,工业一直是制约上林县经济发展的“短腿”。

近年来,上林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工业是县域经济脊梁的思想,适时提出了实施“工业强县”工程,进一步挖掘、推介本地丰富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打造工业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发展新思路。

以铝为核心,整合2家煤炭企业、县火电厂、发电公司工业资源,着力打造煤-电-铝产业链,成功引进南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上林县南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电解铝环保节能异地搬迁改造项目。利用当地的煤炭和电力资源,生产1吨铝可减少电耗成本1000多元。

以钒为核心,引进祥盛钒业冶炼厂、天津环渤海控股集团公司钒冶炼厂等企业,打造煤-电-钒-水泥产业链。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有限的钒矿资源,该县还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等知名学府对钒矿综合开发进行研究试验,开发五氧化二钒和氮化钒等一系列钒矿产品。

在发展蚕丝产业方面,着力打造桑-蚕-丝-纺产业链。目前,已成功引进杭州金鑫纺织品有限公司、斯尔顿丝绸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利用闲置厂房进行缫丝加工,并成功利用缫丝加工中的边角料、废弃料加工成绢纺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

“走出去,引进来”,借助外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工业,使上林县经济发展的“短腿”逐渐变“长”变“壮”。

2005年,全县工业产值完成6.8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3%。资源循环利用型企业占全县工业经济的一半。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南宁“后花园”

上林县山水秀丽,景色优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桂林”三里·洋渡、“高山平湖”大龙湖、“岭南状元村”不孤村人文景观四大旅游景区,更是远近闻名。这里的奇山秀水,曾让明代大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流连忘返50多天,并在《徐霞客游记》一书中留下了大量生动的文字记录。

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划归南宁市管辖后,上林县抓住南宁市加快建设环大明山旅游圈的机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为切入点,扎实加快建设南宁市“后花园”的步伐。

及时调整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充实、完善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点)的详细规划。以“一城一山一水一湖一村”和壮乡“六名”——名山(大明山)、名水(全国十大溶岩水库之一的大龙湖)、名人(徐霞客)、名村(“岭南状元村”不孤村)、名碑(“岭南第一碑”唐代智城古碑)、名歌(上林已挖掘出64种民歌,其中壮族多声部民歌饮誉第七届中国合唱节)之旅为主题,不断完善四大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餐饮、娱乐、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壮乡风光-徐霞客之旅”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好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开发工作。

在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依托“六名”优势,实施旅游精品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商务、会务、休闲、度假、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旅游。

2003年以来,该县先后成功协助举办了第二届大明山杜鹃花节·避暑文化节及百人自驾车游上林活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林分歌台活动;举办广西上林唐碑唐城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70多名专家学者,对“岭南第一碑”———唐代智城古碑和古城进行深入研讨交流……2005年,上林县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更是频频出手、好戏连台:4月,成功举办上林县首届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节;3至6月,开展上林县民间民俗故事征集比赛;9月,与广西画报社等媒体联合举办上林风光摄影展;12月,举办上林县第一届油葵花节……一系列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引得客似云来。

随着旅游业渐成气候,上林县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区农民自办旅游项目,各景区内的农家旅馆、农家餐馆越来越多。目前,全县4家旅游企业共安排就业人员近万名。200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6万人,旅游收入28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18.6%。旅游业已成为上林县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

积极发展中心城镇,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发展县域经济,农村这一块绝不能忽视。抓好县城建设,积极发展中心城镇,是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县委书记何敏说。

近年来,上林县以参加全区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动力,以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为目标,切实加强县城及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镇管理,城镇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目前,全县城镇化水平已达17%,城镇化建设累计为财税提供收入7600多万元。县城城建累计投入1.6亿多元,城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4.5万人;城区道路硬化率达95.5%,绿化覆盖率达30.5%。

2005年,获得自治区第五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县城B类特等奖和环境卫生优胜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两年来,上林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共投入7780多万元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了中心城镇和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依托的中心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该县各中心城镇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和生产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浪潮在全县农村迅速兴起,品牌农业发展迅猛。到2005年,全县共种植优质谷2万公顷,甘蔗7000公顷,蚕桑4200公顷、八角1万多公顷,退耕还林种植甜笋、速生丰产林1730多公顷,水库养鱼水面2850多公顷,新增网箱养鱼810箱。

目前,已有“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清水河无公害养鱼示范基地”通过国家标准化生产管理委员会验收,桑蚕业被南宁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优质产业。“上林米”、“清水河鱼”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畅销区内外市场。

以象山工业集中区为中心,大丰、三里、白圩、澄泰四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地已初具规模。“立足本地优势资源,把全县11个乡镇都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小城镇,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展望上林的明天,县长陈文儒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