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非公经济成为县域工业顶梁柱


  浦北县在实施工业化战略过程中,把发展民营企业、壮大非公经济作为县域工业的“顶梁柱”。

    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0.97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8.9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分别占92%和93.5%,比上年分别增长36.43%和34.5%;全县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实现6.76亿元,全部为民营企业提供,比上年增长61.54%;民营企业提供税收占全县国税(未含地税)工业税收入的68.5%,民营企业在浦北县域工业中唱起了主角。

近年来,该县以工业强县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为重点,构建“一带三区八镇”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0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5.6%。

全县形成了编织、烟花、制药、建材、缫丝五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由于县域工业发展势头迅猛,2005年5月,该县被定为广西发展县域工业的试点县。

——竭力抓好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该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引进县外的资金和技术发展民营企业。

为此,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在财政扶持、土地征用、行政收费和奖励等政策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并且不断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引进县外资金和技术,借助外力发展民营企业以壮大县域工业。

仅2005年,全县共引进合同项目109个,实际到位资金5.5亿元,比上年增长61.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民营化进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盘活资产存量、扩大增量为目标,使国有资本退而有序,民营资本进而有为。原有的药厂、水泥厂等17家国有工业企业民营化改制后,基本恢复了生产经营。

改制后的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增资3000多万元,扩建成年产3000万瓶塑瓶包装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使公司年产值从原来的80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以上。

——集中力量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好平台。县委、县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加快“一带三区八镇”工业平台建设,即:建设南北工业经济带和泉水工业区、木麻根工业集中区、张黄东方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及泉水、张黄、龙门、北通、小江、福旺、寨圩、乐民八个重点工业镇。目前,龙门镇已是闻名区内外的编织产业大镇。这里聚集有13家编织企业,全镇有1/3的劳力从事编织业。全镇从事编织业的农民收入超过3000万元。

在龙门镇编织业的辐射带动下,张黄、樟家、北通、三合、小江和江城等镇的编织业也异军突起,使编织业成为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新闻快评:知而行,行必果

洪 溢

有人认为,民营企业发展多了,社会就姓“资”了。而有的人想通了,也动手了,但又没有积极创造发展平台。观念和实践陷入了误区,民营企业发展始终成不了气候。

浦北人站在认识和实践的新高度,指挥以民营企业为主角的工业大合唱,令人大开眼界。全县工业企业5000多家,民营企业占了95.6%;去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0.97亿元,民营企业占92%;民营企业提供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6.5%。

浦北以这些动人的数字,入列全区县域工业发展的先行。该县用市场经济新体制置换老体制、老机制,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体制灵活化,使国有资本退而有序,民营资本进而有为。发展了民营,挽救了国企,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利国利民。民营经济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何来姓“资”?以“一带三区八镇”为布局,拓展工业园区,推动县域工业的发展。

打造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全县民营经济得以施展拳脚,大显身手。

浦北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招商引资让别人赚钱,即为自己赚钱;近期让利为长远得利;让别人发展,是为自己更好发展;今天少受益,明天多受益。这条知和行的辩证共识,更让人举一反三,普遍受用。

人们从浦北的实践中悟出一条道理:知而行,行必果。有条件,能办好;无条件,可创造;不是办不到,而在于实事求是能想到,付出努力善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