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昭平县委员会 昭平县人民政府 

    2005年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宏伟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三区两带",扎实推进"三化两业",创佳争先,跨越奋进,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可喜局面。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3.5亿元,同比增长19.7%;财政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23.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同比增长117.7%;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0元,同比增长39.8%。

    一、创佳争先,跨越奋进,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2005年,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咬定全年目标,创佳争先,跨越奋进,扎实推进"三化两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强势攀升的良好势头。

    (一)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加快建设"三区两带",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05年初,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立足昭平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等具体情况,特别是充分发挥贯穿县域东部的桂梧高速公路和县域西部的桂江两大通道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三区两带"发展构想,即构建昭城经济区、黄姚经济区、马江经济区和高速公路产业带、桂江旅游经济带。我们制定了《广西昭平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对"三区两带"的规划范围、区域功能和主导产业作了全面定位。出台了《关于加快"三区两带"建设的决定》,成立了三个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开发公司,围绕"培育一批亮点,树立一批典型,打造一批品牌"的目标,有意识地选择最具先发优势的区域、产业和项目,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科学开发。"三区两带"的加快建设,加速了"三化两业"的进程,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扎实推进"三化两业"

    一是坚持工业优先,努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坚持把工业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跳出资源谋发展,实现了资源型工业与非资源型工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林产工业、水电业、服装生产、宝石加工等产业簇群初具规模。通过构建多元投资主体,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工作,盘活了一批国有资产,加强了新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条件。积极扶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工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28亿元,同比增长19.4%。

    二是全面铺开城镇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品位。以参加全区第五届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和创建全区文明县城为契机,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管理,奋力打造"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完成了县城主街道改造工程、贺州港昭平作业区一期工程和江滨公园、宝塔公园首期工程;县城商业步行街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综合市场、防洪堤工程、凤凰花园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启动了县城榕园街项目建设;江滨路综合开发工程进入招商阶段;巩桥新市场、樟木林新市场、富罗新市场、北陀新市场正在抓紧建设。成功承办了全市城镇化现场会,参加第五届"南珠杯"竞赛活动并获得特等奖,城镇居民的文明意识、市民意识有了新提高,城市品味和形象明显提升。

    三是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区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昭平县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商业的思维经营农业,扶龙头,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以发展茶业为突破口,加快了农业企业化进程。成功举办了"西部茶王汇昭平--第二届广西昭平茶王节暨茶叶加工学术研讨会",实现了推介昭平茶、展示昭平形象、凝聚人心加快发展的目的。建设了茶叶、烟叶、水果、桑蚕、桂江名优鱼养殖等一批农产品基地,涌现了将军峰茶业等一大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此外,还通过发展宝石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劳务输出等途径,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51亿元,增长4.01%。

    四是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以商贸旅游业为重点,着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认真抓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工作,编制了桂江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基本完成黄姚古镇旅游综合开发一期工程,红石峡谷生态漂流项目已动工建设,全县旅游开发步入佳境。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各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带动了餐饮、商住、运输、连锁经营等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的繁荣。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2亿元,增长13.8%。

    2、全力提升招商引资层次

    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下大力气抓招商、上项目。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抓手,加快了市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随着桂梧高速公路昭平段、昭平至黄村二级公路等公路的开工建设、黄姚至大爽旅游公路的贯通、部份通乡油路的铺设、昭平港一期工程的竣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投资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继续严格执行严禁限时不办结、严禁接受吃请、严禁乱收费、严禁投诉不受理"四条禁令",建设公路、水路、办证、供电"四条绿色通道",发展的硬软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林木、水力、旅游、茶果、矿产等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把主攻方向放在税源性项目上来,采取小分队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园区招商、网上招商和挂职招商等方式,拿出好项目,瞄准珠三角和长三角,以粤港澳和闽苏浙为重点区域,主动出击,吸引了发达地区的大批资本和产业转移。2005年,全县新引进项目127个,合同投资额22.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52亿元,同比增长55.75%。

    3、强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始终坚持以大思路策划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切实把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发展基础、拉动经济增长作为事关全局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全县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38亿元,增长94.7%。目前,林板一体化项目、桂梧高速公路昭平段、下福电站、金牛坪电站、昭平至黄村二级公路、桂粤服装生产中心、黄姚古镇旅游综合开发、县城综合市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地推进。这些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地拉动经济发展,大大增强发展后劲。

    (二)认真实施民心工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

    1、实施"六项民心工程",办好"十件利民实事"

    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主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深入实施五保村建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稳定工程等"六项民心工程",突出办好援助特困居民、发展乡村小客车、修建乡村道路、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实施农村人饮工程、修缮农村水利设施、农村危房改造和科普下乡等"十件利民实事",弱势群体倍受关爱,广大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全县已建成五保村167 个,安置五保老人2584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深入开展"平安昭平"创建活动,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影响昭平县稳定大局的突出矛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县刑事案件发案率和治安案件发案率持续大幅下降,全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开通了农村客运专线。11个中小学危改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凤凰、古袍等乡镇人饮集中供水工程顺利实施,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工作已全面完成。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良好效果。

    2、围绕特色创新载体,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围绕市委创建"桂东文明绿洲"的目标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创自治区卫生城、自治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庭院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等活动的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充分利用"五保村建设工程"的成果,对广大青少年开展尊老敬老、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出了自己的特色。按照自治区建设"文化广西"战略,启动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认真挖掘昭平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努力使文化和旅游经济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东方歌舞团三下乡走进昭平"大型文艺演出、"第二届广西昭平茶王节暨茶叶加工学术研讨会"和五月十三民间文化艺术节,进一步提高了昭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大力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文化环境。

    3、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进一步巩固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广西首批县域科技创新试点示范县和广西绿化模范县等成果。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创名校、出名师、育名学子"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校教育、技术培训和其他形式的教育,努力建设好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乡土人才四支队伍。全面完成全县150个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点的任务,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初具规模。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降低药价,切实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毒品打击力度,加强各类传染病防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奋力抗洪救灾,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

    面对突如其来的"6.21"特大洪灾,我们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应对,立即启动了抗洪救灾紧急预案,并果断作出决策:一是组织四套班子成员和全体部委办局领导分头火速赶赴受灾乡镇,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二是紧急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预备役和民兵等力量,组成应急分队,全力抗洪抢险;三是要求受灾乡镇党政领导始终战斗在抗洪救灾一线,迅速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快速转移人员和财物,并组织当地干部群众把守病险塘库、沿河两岸险段、低洼地区和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地段;四是向上级请求直升飞机参加救援,对交通全部中断的重灾区九龙乡实行空投救灾物资,并紧急组织百名干部组成送粮队,为九龙乡徒步运送粮食;五是及时调配救灾物资,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处、有干净水饮用、有医疗保障。

    特大灾情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报告,取得了上级对昭平县抗洪救灾的指导和紧急支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大力弘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奋力抗洪,努力自救,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

    抗洪抢险全面胜利后,我们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工作上来,一手抓救灾,一手抓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抗洪救灾的重大部署,把灾民新村建设作为救灾复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领导小组。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重点村、干部包受灾户的工作制度,组织县、乡镇、村委干部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搞好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工作。出台了《关于水毁民房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昭平县水毁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奖励办法》,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调配建筑材料,强化部门配合。坚持突出重点,兼顾面上,统筹推进,特别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对全县连片倒塌10户以上的65个自然村屯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定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筹建。到目前为止,全县3398户全倒户已有3315 户竣工,占全倒户的97.56%,预计春节前全部受灾群众均可住进新房。

    (四)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与要求,昭平县紧紧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是要取得实效"、"确保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指示精神,结合昭平县实际,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放到建设富裕和谐新昭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来谋划,与推动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为民办实事好事结合起来,与改进作风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全县各基层组织反响良好,干部群众反应积极,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在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昭平县共有389个基层党组织、6652名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已全面启动。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采取"四增强四推进"的做法和"四个一"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十百千"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了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发展意识、能力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党的建设。一是机关作风明显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党员经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增进了党内团结。三是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加快了"和谐昭平"进程。四是基层党建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一批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稳定的问题得到解决,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2005年,我们在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昭平实际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十一五"和今后更长时期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主要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财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还不够强;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但"瓶颈"仍然没有突破,直接影响着区位优势的发挥;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任务极其艰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抓新机遇,创新优势,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昭平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做好2006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各项决策中,反映在工作行为上,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发展。

    (一)乘势而上,以更快的速度推进"三区两带"建设

    2005年以来,我们全面拉开了"三区两带"的大开发、大建设框架。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建设的手笔还不够大,气魄还不够大,力度还不够大。因此,我们要乘势而上,以更快的速度推进"三区两带"建设。一是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机遇,进一步深化、细化三个经济区及其工业小区的各类规划和专项设计。同时,要加紧制定《昭平县"三区两带"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出台《昭平县"三区两带"投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加快"三区两带"建设的督查、考核和奖励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快桂粤服装生产中心、潮江工业区、篁竹旅游产品加工区和马江工业小区的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土地等有关手续的报批,全力打造一流的园区发展硬环境。三是坚持集群共生的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定位,合理配置资源,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三区两带"主导产业的培育。

    (二)践行宗旨,以更新的举措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结合生态文明村、文明乡镇建设,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当前,要以灾民新村建设和异地移民搬迁、库区移民搬迁定点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昭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围绕"三区两带",加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经济,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大力发展教育、卫生、计生、道路、通信、电网、广播电视等农村公共事业。同时,要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科学规划,以更大的气魄推进城镇化进程

    随着"三区两带"建设的加速推进,昭平县城镇化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一定要按照园区与城区互融互动、产业与服务匹配协调的要求,围绕建设富裕和谐新昭平的目标,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昭平县城市发展的定位、目标、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规模、层次、内涵和品位。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突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城市建设理念,打造"生态型山水森林城"。二是以多元多赢的方式确保城建重点工程投入。要加快建设县城综合市场、县城河西防洪堤、昭平港二期工程、榕园、榕园街、宝石街、茶叶街、美食街、河东城区、凉亭北路和县城江滨景观大道商住区等一大批市政工程。要着眼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目标,立足快速度、高效率地推进各乡镇的圩镇建设,特别要加紧推进黄姚经济区的中心城镇巩桥新城区和马江经济区的中心城镇马江镇的建设。三是以"迎检"为动力,以"夺牌"为目标,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和全国综治先进县。

    (四)舞活龙头,以更广的思维推进农业企业化

    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商业的思维经营农业,扶龙头,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在财税、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等方面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形成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二是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加快有龙头企业带动的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昭平县农业发展的样板区、示范园、展示厅。三是充分发挥本地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叶、豆豉、沙田柚、桂江名优鱼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加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力度,全力塑造将军峰牌茶叶、黄姚豆豉等优势农产品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动茶叶等专业市场建设,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以县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乡镇交易市场为补充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

    (五)联动开发,以更宽的视野谋划旅游商贸业

    一是以黄姚古镇景区为龙头,带动七冲原始森林、红石峡生态漂流、桂江风光、茶园风光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二是着力寻找商贸业与旅游业互相渗透融合的结合点,要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重视开发体现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和农副产品,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积极举办节庆、商品展销会等活动,推动商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地处港澳-广州-桂林旅游黄金线上的地理优势,紧紧抓住昭平县旅游被纳入广西十大旅游精品线路中桂林山水精华游和孙中山北伐足迹游的契机,将昭平旅游融入桂林山水以及粤港澳等名胜风景区的大旅游圈中,尤其要依托昭平地处漓江下游,与桂林一脉相承的区位优势,与漓江、桂江沿岸城市共同打造大漓江旅游经济带,实现无障碍旅游合作。

    (六)抢抓机遇,以更强的力量推进招商引资

    在"抓大不放小"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的基础上,"招商选资"、"引大招强",要以财源型项目,特别是大项目为主攻方向,把招引外资和利用民资的着力点放在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资合作上,放在引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型项目上,放在关联度大、辐射力强、集聚度高的旗舰型项目上。要围绕昭平县特色优势产业,拿出好项目,瞄准珠三角和长三角,以粤港澳和闽苏浙为重点区域,主动出击,吸引发达地区的资本和产业转移。坚持传统招商和网络招商、委托招商相结合,坚持节会招商和产业招商、专题招商相结合,坚持规模招商和组团招商、小分队招商相结合,以优引商,以特引商,全面提升招商的吸收力。加大交通、市政、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人居创业需要,为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营造舒适顺畅的投资硬环境。要继续严格执行"四条禁令",建设"四条绿色通道",营造最佳的政务、信用、人文、社会、创业等软环境。

    (七)统筹兼顾,以更实的工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将倾注更多的感情,使出更大的力量,想方设法为民多办实事,特别是要认真实施"六项民心工程",突出办好"十件利民实事"。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民办教育。继续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要进一步巩固全国科技示范试点县成果,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要围绕塑造文化昭平和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其他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八)加强党建,以更高的能力建设富裕和谐新昭平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夜校认真学习、开展理论宣讲等形式,兴起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把十六届五中精神贯穿于工作之中,狠抓落实。继续开展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出发点,以推进"三化两业"为落脚点,以解决好突出问题为着力点,真正把整改贯穿始终,建立长期整改、不断整改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方针,贯彻好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时,严厉查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案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区党委提出的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的总体要求,鼓足干劲,真抓实干,昭平县的经济社会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建设富裕和谐新昭平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