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涌动农民“上学”潮


  武宣讯  刺骨的三月寒风丝毫减不掉好学农民的热情。在武宣县党建特色经济示范区内,县里请来的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林霞正给菇农讲食用菌的无公害栽培技术。8140平方米的生产、加工、培训基地站了200多人。已经听了四次课的“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武宣“种菇大王”何开永说:“好多农友象我一样不请自到,主要是越听越有味!”

  武宣有20多万农村劳动力。随着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到现有的知识适应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因此,利用各种途径更新知识成求学新趋势。贫困村回龙青年覃夏跟众多的村民一样,主动报名到来宾市职校学习了一个月,还享受到政府给每人600元的补助。日前已被“东莞劲拓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聘为职员。她对家人说:“厂里除包吃包住外,每月还有800多元的工资,阿弟可安心读书了。”

  和她踊跃报名到县职校、县、乡党校、农民技术学校参加进修的有应届毕业生、村委干部和种养大户,每年有2.4万人(次)。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科技本领,获得全国通用的资格证书,增加创业成功机会。在县职校2月28日举办的现场招聘会上,340名应聘者有316名被韩国三星电子厂、澳大利亚卓盈丰公司、福建柒牌公司、TCL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现场聘走,录走率达93%。职校校长廖英群告诉笔者,按“十一五”规划要求,全县重点培养的是裁缝、电子、机械修理及特种种养等方面的行家里手,满足市场的需求。

  更多的农户则是足不出户,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家到户的机会,分析研究中央七频道“农业节目”,了解各地成功经验。通挽村农民覃胜华原来每年养猪都是提篮小卖,除开成本外仅剩人工钱。自从迷上电视里讲的养猪新法后,年出栏在2000头以上,纯收入增加了10多万元。左邻右舍纷纷仿效,全村扩大百头猪场31个,年出栏生猪6.3万头,产值增3000多万元。上堂村民看电视了解了人工授精技术,在乡兽医的指导下,用本地母牛与外地公牛杂交扩养良种牛。目前已繁殖81头,产值增了20多万元。陆世罗有一头未满周岁的杂交母牛,老板给到2500元都不卖。他说:“杂交牛一下崽又能多赚几千,谁舍得啊!”             

(陈德仁)